《謊言的烙印》是一部編、導、演俱佳的影片,2012年一舉榮獲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人道精神獎、高等技術獎等三項殊榮,以及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等大獎的肯定。
《謊言的烙印》開場是一幅尋常的市井小民生活圖像,深秋的11月,正是北歐丹麥森林小鎮的狩獵季節,一群中年男人在打獵之餘,跳入尚未結冰的湖水游泳,不料湖水實在太冰冷,一名大叔突然腳抽筋,此時,由麥德米克山(Mads Mikkelsen)飾演的男主角盧卡斯,還來不及脫下衣服,已率先跳下湖,緊急將人救起。
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運用幾個簡單的鏡頭,不僅描繪出男主角熱心助人的個性,也點出了本片的主題之一:日常生活中潛藏著各種意想不到的危機。
剛離婚又失業的盧卡斯,暫時在住家附近的幼稚園幫忙,他的親切、善良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尤其在一大清早,剛上學時,他們特別喜歡躲起來偷襲他,跟他玩獵人襲擊獵物的遊戲。恰巧盧卡斯非常擅長狩獵,打獵是他們必經的成年禮活動之一;他不僅在週末射中一隻公鹿,也獲得幼稚園女同事的青睞,眼看生活就要步入正軌,背後卻隱隱醞釀著山雨欲來的風暴。
那群和盧卡斯一起狩獵的中年男子,幾乎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數十年來居住在同個小鎮,彼此關係可說非常緊密,其中,席歐更將盧卡斯視為畢生的摯友。席歐五歲的小女兒克拉拉,正好就讀盧卡斯服務的幼稚園,她因為沒有方向感,經常迷路,所以盧卡斯常順路接送她上下學,也因此克拉拉對盧卡斯產生一種莫名的崇拜和好感。
天真的克拉拉悄悄地送盧卡斯一份小禮物,但盧卡斯似乎察覺她舉止怪異,因此婉拒了她的好意。有點受挫的克拉拉,轉而向幼稚園園長抱怨,孰料她無心的童言童語,卻被園長解讀為她遭受盧卡斯性侵;而園長為求慎重起見,又找來專家進一步鑑定。但無法辨別是非與事情嚴重性的小女孩,在大人刻意的保護與誘導之下,卻無端演變成誤導,反而將原本單純的事件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事實被曲解得更加離譜。
此時,盡責且自責的園長緊急找來所有家長,因為她合理懷疑可能有更多孩童遭受性侵;而性侵在重視兒童權益的現代社會,被視為不可原諒的罪。於是克拉拉一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小謊言,荒謬地演變成可怕的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地,如同瘟疫一般蔓延開來。
因此,盧卡斯在一夜之間,變成罪無可逭的全民公敵;每個人都相信純真的小孩不會說謊,所以連同他的好哥們,也不再信任他。而在司法審查之前,所有鎮民卻已對他展開嚴厲的道德審判,不斷地唾棄他、羞辱他,甚至用暴力攻擊他。
本片導演特別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冷靜且完整,不帶批判地呈現整樁事件的始末,卻讓觀眾產生自身連結,因此可清楚感受盧卡斯的無辜與無助,以及鎮民集體正義的荒謬;更匪夷所思的是,在大人的循循善誘之下,居然有幾個小朋友彷彿受到催眠似的,宣稱他們也曾遭受到盧卡斯的性侵。此時盧卡斯已如過街老鼠,不僅人人喊打,甚至連他唯一的兒子馬可斯也遭受莫大的歧視。
而當克拉拉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才跟母親坦承這一切都是她編的,但母親為了保護孩子,曲解成是因為小孩子太害怕,所以寧願沒有發生這些事情。這一切讓觀眾明白,人的心不僅會因為偏袒而左右思惟、立場,也會讓人繼續執非為是、顛倒黑白,正如《心經》所言的「顛倒夢想」。因此,當一群人因對事情真相辨識不清,而產生憤怒,以致淹沒了理性,那失控的集體暴力便會在瞬間一觸即發,將無辜的人給吞噬。
觀影至此,本片英文名稱The Hunt的旨趣便十分鮮明,也更直接、更傳神地點出男主角盧卡斯的處境,他既是擅長打獵的獵人,曾幾何時也淪落為無處可逃、被狩獵的對象;當獵人與被獵者的角色易位,不僅戲劇張力十足,令人看了驚心動魄之餘,也不禁省思:「我們何嘗不是那嗜血的獵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別人的私領域,往往那麼的好奇,甚至常妄加揣測與批評,導至八卦滿天,有時不小心置別人於險地而不自知。同樣地,我們也可能隨時淪為他人嗜血追逐的對象,無助地任人宰割。
所幸克拉拉再次向父親告解她真的說謊,司法也還給盧卡斯一個公道。但更令人慶幸的是,盧卡斯並不怨恨小女孩與眾人,當他看到克拉拉再次迷路時,依然親切地抱起她來。而一年後,盧卡斯再度與好哥們前往森林打獵,看著鹿群在他眼前走過,他卻不再開槍了,也許他自己經歷了被狩獵的滋味,不想再當一個趕盡殺絕的獵殺者。
然而,突然有一發子彈從他頭頂上飛過,盧卡斯驚魂甫定,卻看見有人躲在逆光處射擊他!原來仍然有人不相信他是清白的。
那一聲轟然槍響,當下驚醒夢中人。《謊言的烙印》的旨意,不在為了揭發可愛又純真的小孩也會耍心機。說謊來保護自己,用另一個謊來圓謊,那是人性共通的部分,大人、小孩都一樣。本片更讓觀眾看到人很容易陷入「著相」的「分別心」遊戲。如同那些原本淳樸善良的鎮民,當他們面對疑似性侵兒童的盧卡斯,不僅立即跟他畫清界線,並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方,敵我分明地嚴加撻伐,欲置他於死地。
The Hunt,當人在狩獵時,難以體會獵物的惶恐與無助,命如游絲。可是,當有一天我們遭人誣陷而百口莫辯時,不也猶如獵物掉進陷阱,此刻又作何感想?
一句話的殺傷力不能小覷,所以佛法五戒其一的「不妄語戒」,要人們不說謊(妄語)、不口出惡言(惡口)、不說好聽但無意義的話(綺語)、搬弄是非(兩舌),即是要我們時時謹言慎行,觀照身、語、意。
佛法更提醒我們,要以智慧來觀照一切,遇到任何情境,都不以個人的認知、喜好來作分別,不先入為主地下判斷,才能遠離諸相而無所執著,也才能以平等心、慈悲心來包容與接納他人。而當我們學會凡事以智慧來作觀照,謊言將無所遁形,謊言也不會烙印在我們清淨的心底。
-357期《人生》雜誌2013年5月份
- Feb 17 Tue 2015 09:10
謊言的烙印 -獵殺與被獵殺的辯證 李鴻文(Evan Lee)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