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鋼鐵擂臺》中人物之間關係或其反身處境,都陳腐而粗略,乏善可陳,但有關於電影基本設定,卻有幾件重要而令人深思的事。
.
1
《鋼鐵擂臺》的設定是在2021年左右,一個很近的未來,卻罕見但低調地給出一個斑駁、空曠、底層的總體景觀。
.
會有鋼鐵擂臺,用機器人取代人身肉搏,是因為人們的口味變得好重,再也不滿足終究必須停在不能出人命底線的那種拼鬥。於是讓機器人上場,斷手、斷頭、機油(血)流成河,一切均可無限上綱。爽快得多!
.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將親手創造一個怎樣的我們的世界?這樣耽溺於狂喜、總是輕易沖昏頭的我們,當物質與技術條件得以支援,可以全力投入各種瘋魔,則我們將實現一個怎樣的「未來」?
.
電影中幾乎全部的時刻都在格鬥場內、格鬥場外,以及,前往格鬥或被格鬥淘汰的人生。不同的格鬥場,景觀卻並無二致,都是殺紅了眼的觀眾或賽者。
.
人如野獸。人即野獸。在這個世界裡,人類沒有階級與類別,只有屠殺與被宰割的二元,屠殺者可敗下陣地被取代,弱勢者也隨時可望在下一局翻盤新來。似乎充滿希望?這正是何以那裡如此的一片興奮、激情。
.
然而,當一個念頭切回來,當我們閃過一個念頭,暫時地退出了銀幕上的認同,將突然陷入戰慄:這樣的均質、扁平,是如何恐怖與悲哀。整個人類生活被化約為單純的屠宰場內外,只有一種生活的定義,也只有一種輸贏的定義。而因為沒有選擇,因為遺忘了創造、追求甚至遺憾別的可能性,關於面前此一唯一戰事的「結果」,我們無法不投入了全部生命地狂熱其中。
.
然後,整個世界便是這樣荒蕪可鄙,因為所有的人都到格鬥場去了。我們不需要別的風景與建築,不需要季節,不需要城市;我們不需要清談、辯論或作夢,不需要回憶,也不需要妄想。
.
我看著銀幕上人們真心地在場邊大吼大叫,機器人疲於奔命,無法不感覺到難以置信:《鋼鐵擂臺》好大的膽子啊,這明明是一齣騙局!所有關於鋼鐵與擂臺的熱切,都只是尖銳到近乎刻薄的諷刺。又或者,是憐憫。但也是尖銳到近乎刻薄的憐憫。
.
《鋼鐵擂臺》整部電影就是屠宰場與屠宰場。人類社會曾有的地貌被抹去,留下設備了格鬥場的空曠,與無盡的公路(介於這座與那座格鬥場之間)。
.
而那場把「動物園」拿來當賽事場地的戲,更是,簡直是,機車到極點。那個動物園已經沒有動物了,或許本來動物園這個點子,就荒唐而可悲。當人類的瘋狂終於使自己陷入自己創造出來的反轉,在這個廢棄的動物園裡,人類與他們的新寵物,進行著古老、原始的捉對廝殺。
.
這個世界再也不是一個瘋人院,而從來都只是上帝的動物園。
.
不管你在《鋼鐵擂臺》看到什麼,你一定要注意:第一,電影的設定是在即將的未來,第二,這裡除了原始格鬥,什麼都沒有。《鋼鐵擂臺》不是表面上的天真無邪,這是一個挑釁的陰謀,或者一些悲觀的淚水。
.
.
2
《鋼鐵擂臺》中,人以機器人取代自己上場戰鬥,如果機器人只是單一一種人類的替代,則整個故事中的「機器人」只是噱頭,到頭來不過只是個一模一樣、通常的人類格鬥故事。
.
但事情並非如此。電影中,格鬥場上的對峙,並非比力氣、比技術、比持久的肉搏戰,《鋼鐵擂臺》中交纏對壘的,是「機器/科技」之於人、人性,之不同概念。
.
我一直找不到機會、找不到話語推薦深深震撼我的一本書,是Jaron Lanier的《別讓科技統治你》(You Are Not a Gadget: A Manifesto)。如果你沒有空、沒有餘裕想像世界重頭來過,你可以把這本書讀為「You Are Not a Gadget」,極端聰明的關於多一點反省與留意的提醒;但如果你在意、非常在意,這本書的重點其實是「A Manifesto」,一個嚴謹、多層上綱、自我完成的鄭重宣言,誓言捍衛/創造一個不同於面前的世界與秩序。……我並不打算就在這裡岔開去談這本書,不過假如你對以下的討論有興趣,哪怕只是一點點興趣,真的很希望你可以讀這本書。
.
休傑克曼飾演角色(與兒子)的機器人,和別人的機器人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在於,前者把機器當作人在特定向度的延伸與補強,後者把機器人當作完整的新人類。
.
當我們將機器/科技理解為人在特定向度的輔具,就是確保它們服膺人類與生俱來的限制,卻正也因為先驗的限制,才可望為其注入人類為對抗該限制之與生俱來的創造力。這樣的機器/科技,是活的,因為永遠都有活的腦袋、活的熱情、活的思考、活的觸感與感觸,在不斷對它進行微調與設備。
.
而與這個概念對立的,是將機器/科技看為一種完美的封包。我們將截至目前為止的知識與想像,整頓成一個完美的封閉系統。因為認為已經抵達「完美」,沒有理由不打造且確保其封閉。這些機器不是人的延伸,它們是人擘寫的理型,我們不是要與它們並肩作戰地朝向未知,我們是要住進裡面、變成它們。我們甘心被取代。我們甚至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有它直接取代地作為我們,我們榮幸地交出所有權利。
.
還記得那個「全宇宙最厲害的機器人Zeus」的特色是什麼嗎?設計者宣稱,Zeus可以快速學習對手所有的技巧,因此不管你會什麼,它都可以立刻學會為己有,它當場就可以快速進化,這是它何以戰無不克的秘訣。
.
而有點破爛、土法煉鋼的Atom呢?他是非常過時的,它不像當代的同儕,有一套寫就的精美程式,它的所有招式都是人類一次、一次教出來的。因為人類的不完美、不可能完美,它的表現必定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是他的劣勢,也是他的優勢,「不確定」、「未知」,關於風險,卻也關於可能性。
.
Zeus可以學會任何現成招式,卻不可能學習未知。這就是Atom何以可能突破重圍的契機?......(這個已成立且進階的辯證設定,讓我一邊看一邊無比期待著大戰的到來,然而,哎!別提了!電影後來完全忘記它自己當初說過這個設定。最後的決戰是莫名其妙又粗濫地淪落回通常格鬥電影中拳手過招的一些公式。)
.
也許是因為幾個月來籠罩在Lanier的Manifesto底,《鋼鐵擂臺》中休傑克曼父子與Atom的互動,讓我非常感動與激動。這才是人與機器/科技的原初場景啊!Atom顯得有靈性與溫度,他是整個有機生活的一份子,雖然並不自行擁有生命,卻被包裹在整個流動、敞開的人類所處世界的未知之中,因而不得不「多了一點什麼」。
.
相對於Atom,無論Zeus或其他更精巧、氣派、金光閃閃的機器人,卻顯得漠然,並非猙獰或邪惡,只是漠然。在它們裡面,存裝著一套絕無死角與曖昧的演算,邏輯是不會出錯、不會有例外的,是以,只要順利啟動,它們也將是不會出錯、不會有例外的。這令定了它們的強大,卻也注定了它們的脆弱。因為「完美」是一個完成式字彙,與「(活的)時間」,是不相容的。缺乏了如生命本身持續磨合於未知之彈性的封閉系統,下一分鐘的一隻神秘全新小蟲,都可以讓它瞬間崩解。
.
這對父子教機器人打鬥、拉著他又唱又跳,的模樣,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與熱情。這樣的場景還可能嗎?又或者我們已經走得太遠,我們已經看到自己可以是這麼精明又完整的版本,不可能再回到那種一起打拼、等待未知的過往?……你對這個題目有興趣嗎?請你一定要讀Jaron Lanier《別讓科技統治你》!
.
.
3
《鋼鐵擂臺》的最終戰,因為Atom連聲控設備都壞了,只能用當場模擬來引導他戰鬥。休傑克曼在格鬥場邊示範給Atom,那結結實實地正是「對空揮拳」。那一幕,是如此現實,卻也是如此綿密的隱喻。
.
作為「實在不知道究竟由什麼組成」的人類、處在「實在不知道究竟由什麼組成」的生存,我們的人生,雖是不斷的戰鬥,卻也紮紮實實地,都在單挑於我們設定出的對手。不同階段、不同時刻、不同遭遇、不同場景、不同意念來襲或褪去之際……,我們切換或新設了不同的對手,畢盡能力,狠狠戰他一場。
.
闖進一個邊界儼然的介面,一個成立了的戰場,我們的努力將轉換地獲得現實圖式配置底的特定位置。有些時候,我們踉蹌地難以招架;有些時候,我們勉強撐住還算平穩的局面。然而,更也有些時候,我們發現,最厲害的對手,原來是我們的想像力。.......我們拼搏著原只是要從泥沼爬出,卻因為準備得太全面、鍛鍊得太上綱,終究贏得太多。終局的懸殊,令我們困惑,甚至陷入好冷的孤單。
.
當然,故事總會讓「贏得太多」成為熱鬧的慶典,但歷經一場又一場戰鬥的我們,無法不定定地明白,那一圍又一圍堅實的邊繩、規則與名次,只不過是一些補充的花絮,一些人間必要的有趣,卻從來都非關真正本質性的證明與確認。我們不可能停止戰鬥,為戰鬥賦予意義的,只能是,我們自己對對手、標的、輸贏的選定。
.
拳手傾盡全力,對虛空揮著,那不再是一場有著現成此彼邊的格鬥,而真正是以未知之自我,對上未知之未來,的決一生死。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ca 的頭像
    tfca

    tfca的部落格

    tf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