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1.
一部令人激動的愛情電影。
關於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關於人與物件之間的愛情,
更關於人之於其生存之間的愛情。
電影傷感到近乎殘酷,卻反而背書了真愛的固執:
.
最深的美麗或者終成irony,但我們從不後悔最初的選擇。
.
.
2.
紀錄片因為是Pierre Berge 談Yves Saint Laurent才會讓伴侶之間的情感那麼深刻動人,因為Pierre Berge 愛Yves Saint Laurent,遠多於反過來。
.
.
3.
Pierre Berge在YSL去世後就決定賣掉他們的收藏,Pierre Berge說自己不相信靈魂,人的靈魂或者物的靈魂。紀錄片開始不久就看到他這樣說。
.
但整部片卻反而瀰漫也見證著物的靈魂。如同他的愛人一輩子都在賦予物靈魂,都在從物的靈魂裡偷一點自己的靈魂。而靈魂是所有故事的累積與融合,永恆不滅。
.
「我為了作品而活著,我也透過作品而活。」退休記者會上,YSL回顧人生時這樣說。
.
只是,Pierre Berge又怎麼會不瞭解呢,他也是為了愛情而活著,也透過愛情而活著。任何「是這個,不是另個」的明確的愛,就是「物」的原型,它們被我們賦予了靈魂,然後比我們活得更久。
.
.
4.
《YSL瘋狂的愛》在許多方面,事實上也是同一根源,都令我難過。即是關於美的irony。
.
曾經我夢想博物館一樣的人生,但在一個點上,我認清博物館可以無限上綱地擴建,但關於每個角落、每項物件的摩挲愛撫,卻也將索求無限上綱的生命。而我沒有。
.
認清了這個事實,這個前提,我轉而追求太空基地一樣的人生,科幻電影/小說一樣的人生。建立系統性的綱領。唯一,全面。任何擴充或細緻化都在例內,無法放進系統的,就放棄。如此,我可以無限上綱地追求美麗物事,且只要掌握一個角落,就是掌握全部。
.
內向的YSL,所打造起的,正是獨立宇宙那樣的現實。他有餘裕負擔自己的活著與愛美,他應該不必向他處退讓,那通常是令人困惑也擔憂的無確定性之來源。他已經身在他愛的行業裡頭,在他愛的人(愛他的人)(當然兩者都無須是「唯一」或「最大」,但至少是已經愛了)身邊,他應該不必感受關於被愛與無從付出愛,的欠缺。
.
但如果讓我暫時在這裡為那種憂鬱做出一個試探的詮釋,我會最覺得,那是美本質上的吞噬性。
.
美是最形而上的東西,人們在各自私密而盛大的某處,覺得「對了」、「就是這個」,無從質問也無從辯解,無從反對也無從捍衛。美也是最形而下的東西,沒有輪廓的東西,你如何將它於其他區隔出來,地覺得「對了」?
.
極致的美,主控、制高之窄仄位置上地擁有/處在美,是否將只是一種,所有悖反變得冷酷的,令人難堪的,荒謬與虛無?
.
.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