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柏靈頓:熊愛趴趴走》。以下會有劇情分析。
一、故事乍看類似《波普先生的企鵝》、《藍色小精靈》電影版,大抵就是不速之客大鬧人類規律生活(atranger in the city)卻也啟發他們的說教故事,不過我覺得《柏》拍得比較好,一方面是英倫風情是我的鄉愁,一方面是《柏》多了歷史厚度。
二、皇家地理學會的探險家發現兩隻熊,四十年後,因為秘魯森林意外,兩隻熊的姪子離鄉背井來到倫敦找探險家「依親」,被殖民者來到曾經的殖民地尋找「倫敦夢」是顯而易見的,不過距離本書1958出版以經過了將近一甲子,英國再也不是當年的日不落國。柏靈頓熊善良、有禮貌到近乎鄉愿,簡直就像是豆豆先生,事實上我覺得這部片根本是豆豆先生翻版,他的出現為平凡、保守的布朗一家提供了生活的火花,而這也是本片最有意思的道德訓示,柏靈頓熊就跟《黛妃與女皇》的伊莉莎白女王一樣,象徵著一種舊日的英國榮光,看似不合時宜,卻又保存了大英帝國最美好的精神,而且可貴的是他還努力去融入當代生活,叫人不喜歡他都不行。
相形之下,千方百計要把柏靈頓熊抓來做成標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室主任米莉森(妮可基曼難得搞笑的狼狽演出),當她真正的身世在後半段揭露之後(其實前面鋪陳線索已經夠多),她所被賦予的象徵性也就顯而易見了。原來她是當年發現柏靈頓熊的叔叔與嬸嬸的皇家地理學會探險家的女兒,當年探險家與兩隻熊結為好友,不忍將他們剝皮帶回英國,返國後卻遭學會處以除籍處分,往後生活困頓也因此造成女兒性格扭曲。這對父女截然不同的核心價值,自然也就代表了舊日大英帝國最美好的一面(傳承給柏靈頓熊,一種「英國」正統性的重新定義與確認)以及今日英國最自私惡劣的醜陋面(象徵殖民者的陰暗殘餘影響)。也因此,這位標本室主任的瘋狂有了歷史縱深,也就比《101真狗》的庫伊拉有意思多了。而標本室主任獵殺柏靈頓熊失敗的結尾,也就有了意在言外的力量。
當然,不理會這個故事裡頭歷史和政治的隱喻完全不影響觀賞這部賀歲電影的樂趣,但是因為有了這些蛛絲馬跡,讓這部可愛的電影不只是可愛而已,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用最淺顯的方式,「保守但是不鄉愿」地說教,肯定某些歷經半個世紀依舊未變的「英國價值」,幾乎可以說是英國的國族電影了。
三、編劇、導演都是拍過《史蒂芬的奇幻旅程》的保羅金,柏靈頓熊寫家書描繪布朗一家時銀幕上的立體繪本視覺就很有那種調調。整部電影令人愉悅,該感動的地方也都有達到效果且不至於讓人感到「油」(班維蕭那脆弱又敏感的配音居功厥偉),莎莉霍金斯在派丁頓火車站初遇柏靈頓熊主動與他攀談那場戲很動人,讓我想到《剪刀手愛德華》黛安韋斯特飾演的雅芳推銷員初遇愛德華所展現的溫暖和母愛。
四、覺得這部片是與《博物館驚魂夜》相對的作品,一個是英國精神,一個是美國精神,而且也可以用系列方式發展下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