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radytobe.com(radyfu的網路日誌)
從「暮光之城」後,美國流行文化界再次吹起了「吸血鬼瘋」,而且這次瘋得很徹底,可以說吸血鬼魅力是以超級海嘯的等級席捲了全美,而餘波自然璗及世界範圍(因為好萊塢片向來在世界各地通行無阻),光這幾年我們就看到各種數不甚數的關於吸血鬼的影視作品:「吸血鬼日記」、「噬血真愛」、「決戰異世界」、「凡赫辛」、「黑影家族」等等,我相信還有更多沒引進台灣的此類作品。
光今年開春就有兩部風格、主題截然不同的吸血鬼電影:「吸血鬼學院」跟「噬血戀人」。
「吸血鬼學院」是一部標準的YA片,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你可以想像她是「哈利波特」的吸血鬼版,就是一個全部都是吸血鬼的校園發生的青春成長故事,這裡跟所有美國校園一樣,充滿著八卦、競爭、黑函,唯一不同的是,這裡沒有Facebook,沒有I Phone,然後日夜顛倒,是白天休息,晚上上課。另外更重要的特色自然是,即使沒有胸大無腦的金髮啦啦隊長跟暴力衝動的橄欖球隊隊員,但動情激素一樣肆意地在空氣中流動,挑動著身體的每個部位。
這是一個混和了陰謀、詭計、自我價值追尋、動作,還有必然的愛情的輕鬆喜劇,大概對成年人來講許多橋段太過荒謬與白痴,但是她的目標族群本來就是為數龐大的少女觀眾,把自己幻想成為擁有優異血統的「種族」,擁有各種神秘而強大的魔力,能夠為自己的人生作主。
其實這是個有趣的文化進程,由21世紀開始,所有這類「言情小說」,女性恢復了自主權,她們擁有異能(如同之前的「美麗魔物」、「駭骨之城」),少女們早已經擺脫了公主的柔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這次挑選她們的不是王子,而是上帝,因為上帝之手的「輕點」,讓她們如此不同,帶著天賦的能力與命定的使命,要去解救世界,每個角色都訴求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是,她們真的自由了嘛?顯然不是,因為上訴所有故事,沒有一個女性不是受到「愛情」所奴役的,只是她們從被動地等待被救援,到主動追求愛情,但是她們的心還是渴望著、等待著成為一個愛的奴隸!這是最有趣的女性意識的悖論,因為真正的自我解放應該是無縛於任何的東西,不管是父權社會或傳統價值,但所有這些女性作者創作出來的故事都在傳遞著「被愛束縛」才是超越所有特異功能的人生終極「成就」,因此,表面上,女性解放了,但她們只是從父權更迫不亟待地奔向另一個纏縛的麾迷底下,她們的心跟肉體可能比以往更渴望被「拘役」,被愛情囚禁吧!
「噬血戀人」則是一部饒富趣味的藝術電影,由知名導演賈木許(曾執導『愛情不用尋找』)籌劃多年後拍攝而成,本片有別所有我看過的吸血鬼電影,她如此和緩而優雅,沒有大量飛濺的廉價血漿,沒有呲牙咧嘴的殘暴影像,更沒有飛天遁地的特效,我想主要是導演是著迷於吸血鬼文化的,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形塑了這種優異種族最可能的真實樣貌,去想像活在21世紀的吸血鬼是怎樣「融入」人類生活的,怎樣隱身在「摩登」社會的。
在不能隨意殺人吸血的年代,他們又如何維持吸血的本能而存活下來呢?如果她們真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型態是怎樣的?過著怎樣的生活?這可以說是「最寫實」的吸血鬼電影。
片中的他們彷彿才是人間真正的最後貴族,活在洵美華麗的生命印痕中,與他們為伴的是人類文明的精粹,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古典畫作,抑或是各種音樂。但再怎麼精緻的外衣,都粉飾不了蒼涼生命的本質……片中最有趣的是這群真正意義上的不死人,稱人類為「活死人」,因為他們嘲諷、看輕現在的人類只是活著,但心靈卻如此空洞如同死屍,人類忽視自古以來璀璨文明的印記,而耽溺於酒精、毒品、電玩、性愛、名利,過著無意義的生活型態。所以當女吸血鬼告訴男吸血鬼:「你該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個片刻時」,如此嘲諷,因為他們是如此永恆的存在,甚且學著要珍惜時光與每個稍縱即逝的當下,短促生命的人類卻有著大把的時光等待虛擲,一如我們人手幾張的信用卡,不斷地透過虛無的消費來填滿未盡而無垠廣大的時間黑洞……似乎在控訴著:「生命如此美好,卻又如此冗長……」(電影『愛慕』中的經典台詞)
不管如何,吸血鬼傳說突然在21世紀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顯學,這是一個異常有趣又弔詭的文化現象,是時下的年輕人更渴望永生?更嚮往華麗的貴族生命型態?更希望自己如此獨一無二嘛?我還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是可以看出來一個真實的現象:人的存在感正在消失,而渺小感正不斷放大。
這是個有趣的課題,我盡量簡述之(詳盡的理論,以後有機會再闡述),自從網路發達後,理論上人們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因為我們侵入的不只是實質空間(實質空間因人口增加而急遽縮小中),現代的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有一個此生都無法佔滿的雲端空間,而且我們如此自由地在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臉書、網路、遊戲、各種通訊軟體)穿梭,玩著各種角色扮演的遊戲,理論上,世界變小了,我們可以在一天之內去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更可以縮短到三秒鐘,透過google大神的網絡看到男、北極的景象,但世界縮小的同時,人卻沒有跟著「長大」,反而讓心靈中空洞的世界更被無限的放大,意思是,網海茫茫,任何人在其中都只是一隻蜉蝣,所以我們急著打卡,急著分享,急著告知人家「我要睡了」,然後偶爾透過分享「我生病了」去索討乞求那些毫無溫度的「讚」,好證明自身的存在……
因為世界如此巨大(尤其宇宙學更加強了這一點),每個人都急著在人海、在網海找到生存空間、自身價直與定位,所以我們渴求一份「永恆」可以證明自己「曾經存在」的雲端私空間,好儲存我們短暫一生的所有資訊,生怕死後一切灰飛煙滅,如此,我們便好似不曾存在過。我們如此害怕平凡,卻比以往任何時後更平凡了(我們都只是77億人口中的一個,就好像我們打開一個螞蟻窩,每一隻螞蟻都是一樣的渺小、獨特性那般)。
這些元素是否很熟悉呢?沒錯,他正是吸血鬼文化的核心:華麗的貴族(趨於平凡化)與永生(存在感的消失),看到了嘛,如此無意識地讓吸血鬼大軍攻佔主流文化市場,只為了心理尋找到一絲生存的價值,希望自己的存在是可以被銘記的,透過科技讓我們的一部分靈魂在雲端中「永生」。
從「暮光之城」後,美國流行文化界再次吹起了「吸血鬼瘋」,而且這次瘋得很徹底,可以說吸血鬼魅力是以超級海嘯的等級席捲了全美,而餘波自然璗及世界範圍(因為好萊塢片向來在世界各地通行無阻),光這幾年我們就看到各種數不甚數的關於吸血鬼的影視作品:「吸血鬼日記」、「噬血真愛」、「決戰異世界」、「凡赫辛」、「黑影家族」等等,我相信還有更多沒引進台灣的此類作品。
光今年開春就有兩部風格、主題截然不同的吸血鬼電影:「吸血鬼學院」跟「噬血戀人」。
「吸血鬼學院」是一部標準的YA片,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你可以想像她是「哈利波特」的吸血鬼版,就是一個全部都是吸血鬼的校園發生的青春成長故事,這裡跟所有美國校園一樣,充滿著八卦、競爭、黑函,唯一不同的是,這裡沒有Facebook,沒有I Phone,然後日夜顛倒,是白天休息,晚上上課。另外更重要的特色自然是,即使沒有胸大無腦的金髮啦啦隊長跟暴力衝動的橄欖球隊隊員,但動情激素一樣肆意地在空氣中流動,挑動著身體的每個部位。
這是一個混和了陰謀、詭計、自我價值追尋、動作,還有必然的愛情的輕鬆喜劇,大概對成年人來講許多橋段太過荒謬與白痴,但是她的目標族群本來就是為數龐大的少女觀眾,把自己幻想成為擁有優異血統的「種族」,擁有各種神秘而強大的魔力,能夠為自己的人生作主。
其實這是個有趣的文化進程,由21世紀開始,所有這類「言情小說」,女性恢復了自主權,她們擁有異能(如同之前的「美麗魔物」、「駭骨之城」),少女們早已經擺脫了公主的柔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這次挑選她們的不是王子,而是上帝,因為上帝之手的「輕點」,讓她們如此不同,帶著天賦的能力與命定的使命,要去解救世界,每個角色都訴求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是,她們真的自由了嘛?顯然不是,因為上訴所有故事,沒有一個女性不是受到「愛情」所奴役的,只是她們從被動地等待被救援,到主動追求愛情,但是她們的心還是渴望著、等待著成為一個愛的奴隸!這是最有趣的女性意識的悖論,因為真正的自我解放應該是無縛於任何的東西,不管是父權社會或傳統價值,但所有這些女性作者創作出來的故事都在傳遞著「被愛束縛」才是超越所有特異功能的人生終極「成就」,因此,表面上,女性解放了,但她們只是從父權更迫不亟待地奔向另一個纏縛的麾迷底下,她們的心跟肉體可能比以往更渴望被「拘役」,被愛情囚禁吧!
「噬血戀人」則是一部饒富趣味的藝術電影,由知名導演賈木許(曾執導『愛情不用尋找』)籌劃多年後拍攝而成,本片有別所有我看過的吸血鬼電影,她如此和緩而優雅,沒有大量飛濺的廉價血漿,沒有呲牙咧嘴的殘暴影像,更沒有飛天遁地的特效,我想主要是導演是著迷於吸血鬼文化的,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形塑了這種優異種族最可能的真實樣貌,去想像活在21世紀的吸血鬼是怎樣「融入」人類生活的,怎樣隱身在「摩登」社會的。
在不能隨意殺人吸血的年代,他們又如何維持吸血的本能而存活下來呢?如果她們真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型態是怎樣的?過著怎樣的生活?這可以說是「最寫實」的吸血鬼電影。
片中的他們彷彿才是人間真正的最後貴族,活在洵美華麗的生命印痕中,與他們為伴的是人類文明的精粹,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古典畫作,抑或是各種音樂。但再怎麼精緻的外衣,都粉飾不了蒼涼生命的本質……片中最有趣的是這群真正意義上的不死人,稱人類為「活死人」,因為他們嘲諷、看輕現在的人類只是活著,但心靈卻如此空洞如同死屍,人類忽視自古以來璀璨文明的印記,而耽溺於酒精、毒品、電玩、性愛、名利,過著無意義的生活型態。所以當女吸血鬼告訴男吸血鬼:「你該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個片刻時」,如此嘲諷,因為他們是如此永恆的存在,甚且學著要珍惜時光與每個稍縱即逝的當下,短促生命的人類卻有著大把的時光等待虛擲,一如我們人手幾張的信用卡,不斷地透過虛無的消費來填滿未盡而無垠廣大的時間黑洞……似乎在控訴著:「生命如此美好,卻又如此冗長……」(電影『愛慕』中的經典台詞)
不管如何,吸血鬼傳說突然在21世紀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顯學,這是一個異常有趣又弔詭的文化現象,是時下的年輕人更渴望永生?更嚮往華麗的貴族生命型態?更希望自己如此獨一無二嘛?我還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是可以看出來一個真實的現象:人的存在感正在消失,而渺小感正不斷放大。
這是個有趣的課題,我盡量簡述之(詳盡的理論,以後有機會再闡述),自從網路發達後,理論上人們擁有了「更大的空間」,因為我們侵入的不只是實質空間(實質空間因人口增加而急遽縮小中),現代的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有一個此生都無法佔滿的雲端空間,而且我們如此自由地在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臉書、網路、遊戲、各種通訊軟體)穿梭,玩著各種角色扮演的遊戲,理論上,世界變小了,我們可以在一天之內去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更可以縮短到三秒鐘,透過google大神的網絡看到男、北極的景象,但世界縮小的同時,人卻沒有跟著「長大」,反而讓心靈中空洞的世界更被無限的放大,意思是,網海茫茫,任何人在其中都只是一隻蜉蝣,所以我們急著打卡,急著分享,急著告知人家「我要睡了」,然後偶爾透過分享「我生病了」去索討乞求那些毫無溫度的「讚」,好證明自身的存在……
因為世界如此巨大(尤其宇宙學更加強了這一點),每個人都急著在人海、在網海找到生存空間、自身價直與定位,所以我們渴求一份「永恆」可以證明自己「曾經存在」的雲端私空間,好儲存我們短暫一生的所有資訊,生怕死後一切灰飛煙滅,如此,我們便好似不曾存在過。我們如此害怕平凡,卻比以往任何時後更平凡了(我們都只是77億人口中的一個,就好像我們打開一個螞蟻窩,每一隻螞蟻都是一樣的渺小、獨特性那般)。
這些元素是否很熟悉呢?沒錯,他正是吸血鬼文化的核心:華麗的貴族(趨於平凡化)與永生(存在感的消失),看到了嘛,如此無意識地讓吸血鬼大軍攻佔主流文化市場,只為了心理尋找到一絲生存的價值,希望自己的存在是可以被銘記的,透過科技讓我們的一部分靈魂在雲端中「永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