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radytobe.com(radyfu的網路日誌)
不管如何,我心目中,本年度的十佳影片,一定有她了!(即使外太空真空的狀態也沒能挽救鄰家阿姨珊卓因肉毒桿菌而過度僵硬的臉,但我還是好愛她跟本片喔-顯示為任性的影評中…)
本片的內容與故事極其簡單,幾句話就能說完,就是講述蕾恩史東博士在外太空從事哈伯望遠鏡組裝設定的工作,本來應是「簡單」的任務,卻因為俄國的人造衛星被擊落,造成的殘骸碎片隨著太空風暴襲擊了美國的這個衛星站,導致太空人無一生還,最後只剩下獨自在太空中漂流的蕾恩博士,她該如何運用僅有的支援,讓自己重返地球呢?
故事說完了。故事異常簡單,但中間的轉折卻峰迴路轉,因為大力推薦大家進戲院去看,所以,我就不多透露更多細節了。
但這部簡單的電影恰恰驗證了藝術的一項真諦:Simple is best.
因為簡單的事物往往是藝術家提煉出來的真理,而真理通常無所不包,這便是我這麼推崇本片的原因,當然,這個簡單的故事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理,我稍後再論,先就電影本身來好好討論一下。
本片的開場就是一顆相當震撼的長鏡頭,這顆長鏡頭的運動可說是神乎其技,先是建立了外太空的全景視點,然後慢慢移動,帶出在外太空漂浮工作的主角,接著,又因為衛星殘骸,變成快速的旋轉移動,甚至可以「穿越」太空人的防護面罩(這一點倒是在好萊塢常見到),變成蕾恩的視點,又再移出面罩,變回全景視點,光這顆長鏡頭的運動模式,就已經改寫了電影史對長鏡頭運動的定義。
意思是,大多數的電影大師都會構思出讓人震撼而有力的長鏡頭,所以怎麼讓長鏡頭的運動「繁複」而又能跟劇情緊密貼合,而不只是單純地「炫技」,就至關重要,而前述那顆長鏡頭,不難想像只是在攝影棚內的機器運動,只是,然後再在後製去填上太空的背景,光是這層工序,就已經是改寫電影製作流程的重要里程碑了,也就是往後導演在構思長鏡頭跟長鏡頭運動時,藉由這個拍攝經驗,將無遠弗屆地拓展他的想像力,到各種極致的狀態中,好呈現出他的藝術構思的「完整性」(長鏡頭的第一個重要內涵就是『相對真實的紀錄狀態』跟保有他的『完整性』),因此本片不僅是導演個人藝術想像力的巔峰作品(導演自編自導,並籌劃了七年才拍出來的),更是往後電影製作的重要參考依據,讓後面的繼起者有更多可以玩的技術與元素。
再來,一個這麼簡單的故事(片中大多數是蕾恩一個人的冒險,甚至沒有一顆球當陪伴-湯姆漢克在『浩劫餘生』中的那顆球),但導演卻能夠說得張弛有度,節奏時而輕緩切進主角的內心世界,時而又極盡驚險之能事(有幾度蕾恩在外太空漂浮的鏡頭,真讓我摒住呼吸,為她捏把冷汗),更別說,導演把外太空的奇異景象補抓的如此美侖美奐,真是一場視覺的饗宴,而我們這次觀影的戲院是最新的杜比超環繞音效戲院,所以不只畫面震撼,細膩的聲音波動與混響,也讓這場視覺饗宴更形生動、立體(所以絕對推薦去有大銀幕的戲院好好享受一下這趟『通向內心』的外太空之旅)!片中也因為是真空狀態,所以女主角好幾度在太空艙的移動美的像是舞蹈,片中最美的畫面是女主角回歸到像嬰兒的姿態,捲曲漂浮在半空中的畫面,彷彿生命嚮往回歸母體(『家』或更高的『天界』)的永恆期盼…
好了,再厲害的高科技都只能豐富一部電影的外皮,真正的好電影最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內核,這也是我如此推崇本片的原因。
一如前述,影片故事異常簡單,但是,如果我們深刻地瞭解敘事背後隱藏的真義,那本片就非常不簡單了。
片中蕾恩博士是個喪失愛女的人,雖沒有特別交代,但似乎在地球舉目無親,沒有任何值得她為了「生還」而須奮戰的牽絆與理由。
我們現在回想一下,整部片發生在外太空,是一個極度隔離、真空的狀態,而女主角的孤獨、寂寞、無依其實正好是每個人這一生多少都會經歷過的「自我隔離」狀態,我們可能失業、失戀、離婚、喪失親人、失去健康、失意或憂鬱症等,我們的心靈狀態將自我隔絕,一如女主角的現實狀態那樣,我們失去了求生意志,只想無止盡地在那個痛苦的狀態中「漂浮」,直到,有一刻,我們清醒了,徹底認清了這個狀態是自己造成的,決定要逃離「太空」(自我隔離),然後,重返地球為止。導演透過一個在太空中漂浮的歷險記,其實是說了一個人類共同的「生命經驗」-如何將自己從痛苦、隔離的狀態中找回「重心」(即片中的『地心引力』),重回生活。
這裡的重點是,自救。唯有自救,才有可能將我們的生命拉出那個「心靈真空」的「失重狀態」。
看到了嘛,影片最有趣的是,她片名叫「地心引力」,可是整部片都跟地心引力毫無關係,因為影片百分之九十九是沒有地心引力的狀態,但片名卻叫「地心引力」,而且,非常巧妙的是,本片的精神內核恰恰觸及了中國禪宗的根本了義精髓-「萬法唯心」(亦即,修行回歸到最本體的狀態就是修心,一切唯心造,這顆心是佛的狀態時,我們便是佛了),而且,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影片最後的太空船因是MIC(中國製造),所以合情合理出現了一尊彌勒菩薩像,而這條中國製的太空船還恰恰叫「神舟號」,這些都與佛教的「心舟引渡」到「彼岸」(回地球)有著莫名的聯繫(我無法查到資料顯示導演是否與佛教有結緣),但這些指涉卻點出根本的議題:地心引力的重要。
意思是,如果你問一般人,人活著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大概會有陽光、空氣、水,但絕少人會提到地心引力,但恰恰是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重力」讓我們可以安然地在地球上行走,讓我們每日可以「腳踏實地」地生活,而,禪宗如是說,現實的地心引力讓我們的肉體得以安步前行,但唯有心靈的地心引力,可以讓我們的心「安住當下」!
什麼是心靈的地心引力呢?我想就是所謂的信仰,不論是回教、基督教、天主教,或中國的儒、道,印度的釋或印度教,甚至是有人篤信的科學或知識,任何一種信仰(包無神論信仰)都是我們心靈需要的「地心引力」,唯有憑藉著她的存在,我們的心才不致在真空中失去了方向,才永遠知道那個可以回歸的「家」在何處呀!
而你,找到自己的「地心引力」了嘛?
不管如何,我心目中,本年度的十佳影片,一定有她了!(即使外太空真空的狀態也沒能挽救鄰家阿姨珊卓因肉毒桿菌而過度僵硬的臉,但我還是好愛她跟本片喔-顯示為任性的影評中…)
本片的內容與故事極其簡單,幾句話就能說完,就是講述蕾恩史東博士在外太空從事哈伯望遠鏡組裝設定的工作,本來應是「簡單」的任務,卻因為俄國的人造衛星被擊落,造成的殘骸碎片隨著太空風暴襲擊了美國的這個衛星站,導致太空人無一生還,最後只剩下獨自在太空中漂流的蕾恩博士,她該如何運用僅有的支援,讓自己重返地球呢?
故事說完了。故事異常簡單,但中間的轉折卻峰迴路轉,因為大力推薦大家進戲院去看,所以,我就不多透露更多細節了。
但這部簡單的電影恰恰驗證了藝術的一項真諦:Simple is best.
因為簡單的事物往往是藝術家提煉出來的真理,而真理通常無所不包,這便是我這麼推崇本片的原因,當然,這個簡單的故事背後隱藏了什麼真理,我稍後再論,先就電影本身來好好討論一下。
本片的開場就是一顆相當震撼的長鏡頭,這顆長鏡頭的運動可說是神乎其技,先是建立了外太空的全景視點,然後慢慢移動,帶出在外太空漂浮工作的主角,接著,又因為衛星殘骸,變成快速的旋轉移動,甚至可以「穿越」太空人的防護面罩(這一點倒是在好萊塢常見到),變成蕾恩的視點,又再移出面罩,變回全景視點,光這顆長鏡頭的運動模式,就已經改寫了電影史對長鏡頭運動的定義。
意思是,大多數的電影大師都會構思出讓人震撼而有力的長鏡頭,所以怎麼讓長鏡頭的運動「繁複」而又能跟劇情緊密貼合,而不只是單純地「炫技」,就至關重要,而前述那顆長鏡頭,不難想像只是在攝影棚內的機器運動,只是,然後再在後製去填上太空的背景,光是這層工序,就已經是改寫電影製作流程的重要里程碑了,也就是往後導演在構思長鏡頭跟長鏡頭運動時,藉由這個拍攝經驗,將無遠弗屆地拓展他的想像力,到各種極致的狀態中,好呈現出他的藝術構思的「完整性」(長鏡頭的第一個重要內涵就是『相對真實的紀錄狀態』跟保有他的『完整性』),因此本片不僅是導演個人藝術想像力的巔峰作品(導演自編自導,並籌劃了七年才拍出來的),更是往後電影製作的重要參考依據,讓後面的繼起者有更多可以玩的技術與元素。
再來,一個這麼簡單的故事(片中大多數是蕾恩一個人的冒險,甚至沒有一顆球當陪伴-湯姆漢克在『浩劫餘生』中的那顆球),但導演卻能夠說得張弛有度,節奏時而輕緩切進主角的內心世界,時而又極盡驚險之能事(有幾度蕾恩在外太空漂浮的鏡頭,真讓我摒住呼吸,為她捏把冷汗),更別說,導演把外太空的奇異景象補抓的如此美侖美奐,真是一場視覺的饗宴,而我們這次觀影的戲院是最新的杜比超環繞音效戲院,所以不只畫面震撼,細膩的聲音波動與混響,也讓這場視覺饗宴更形生動、立體(所以絕對推薦去有大銀幕的戲院好好享受一下這趟『通向內心』的外太空之旅)!片中也因為是真空狀態,所以女主角好幾度在太空艙的移動美的像是舞蹈,片中最美的畫面是女主角回歸到像嬰兒的姿態,捲曲漂浮在半空中的畫面,彷彿生命嚮往回歸母體(『家』或更高的『天界』)的永恆期盼…
好了,再厲害的高科技都只能豐富一部電影的外皮,真正的好電影最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內核,這也是我如此推崇本片的原因。
一如前述,影片故事異常簡單,但是,如果我們深刻地瞭解敘事背後隱藏的真義,那本片就非常不簡單了。
片中蕾恩博士是個喪失愛女的人,雖沒有特別交代,但似乎在地球舉目無親,沒有任何值得她為了「生還」而須奮戰的牽絆與理由。
我們現在回想一下,整部片發生在外太空,是一個極度隔離、真空的狀態,而女主角的孤獨、寂寞、無依其實正好是每個人這一生多少都會經歷過的「自我隔離」狀態,我們可能失業、失戀、離婚、喪失親人、失去健康、失意或憂鬱症等,我們的心靈狀態將自我隔絕,一如女主角的現實狀態那樣,我們失去了求生意志,只想無止盡地在那個痛苦的狀態中「漂浮」,直到,有一刻,我們清醒了,徹底認清了這個狀態是自己造成的,決定要逃離「太空」(自我隔離),然後,重返地球為止。導演透過一個在太空中漂浮的歷險記,其實是說了一個人類共同的「生命經驗」-如何將自己從痛苦、隔離的狀態中找回「重心」(即片中的『地心引力』),重回生活。
這裡的重點是,自救。唯有自救,才有可能將我們的生命拉出那個「心靈真空」的「失重狀態」。
看到了嘛,影片最有趣的是,她片名叫「地心引力」,可是整部片都跟地心引力毫無關係,因為影片百分之九十九是沒有地心引力的狀態,但片名卻叫「地心引力」,而且,非常巧妙的是,本片的精神內核恰恰觸及了中國禪宗的根本了義精髓-「萬法唯心」(亦即,修行回歸到最本體的狀態就是修心,一切唯心造,這顆心是佛的狀態時,我們便是佛了),而且,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影片最後的太空船因是MIC(中國製造),所以合情合理出現了一尊彌勒菩薩像,而這條中國製的太空船還恰恰叫「神舟號」,這些都與佛教的「心舟引渡」到「彼岸」(回地球)有著莫名的聯繫(我無法查到資料顯示導演是否與佛教有結緣),但這些指涉卻點出根本的議題:地心引力的重要。
意思是,如果你問一般人,人活著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大概會有陽光、空氣、水,但絕少人會提到地心引力,但恰恰是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重力」讓我們可以安然地在地球上行走,讓我們每日可以「腳踏實地」地生活,而,禪宗如是說,現實的地心引力讓我們的肉體得以安步前行,但唯有心靈的地心引力,可以讓我們的心「安住當下」!
什麼是心靈的地心引力呢?我想就是所謂的信仰,不論是回教、基督教、天主教,或中國的儒、道,印度的釋或印度教,甚至是有人篤信的科學或知識,任何一種信仰(包無神論信仰)都是我們心靈需要的「地心引力」,唯有憑藉著她的存在,我們的心才不致在真空中失去了方向,才永遠知道那個可以回歸的「家」在何處呀!
而你,找到自己的「地心引力」了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