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 教師海倫汀在教室內上吊自殺,學生和師長的情緒都深受影響,校方找來心理醫生幫忙輔導孩子們受創的心靈,並四處詢問有無老師可以替補;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拉 札先生來到這間小學,自願暫任孩子們的教師,礙於臨時找不到適當人選,也只能讓沒有推薦信函的拉札先生暫時上任......。
《再見了,拉札老師》的影片節奏舒緩,卻是一部飽含暴力陰影的作品。
一如選擇在教室內自殺的教師,她是受害者(無論是心理疾病或是其他原因)也是加害者(學生被迫面對死亡);一如男學生Jordan對老師自殺事件的愧疚與困惑,不斷自問這是我的錯嗎?我該要對老師的死亡負責嗎?一如拉札老師的家人們躲不過的那場無情大火,是人為還是意外?
一 如拉札老師曾經語帶保留地指責老愛吹著尖銳哨音的體育老師不尊重學生,這位被學生們譏為「蠢蛋」的體育老師回說:「我們不能體罰學生、不能觸碰學生,這是 什麼爛政策?我的孩子從夏令營回家,全身都被晒傷,只因為老師不敢幫學生擦防晒油;所以我能怎麼辦?上體育課的時候,我只能不斷吹哨子,不斷要求學生繞著 操場跑步....」
矯枉過正的是對孩子的保護,還是不想成為他人的「攻擊目標」,所以刻意設下界線,將所有人排除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眼看學生們對老師自殺陰影揮之不去,拉札老師跟校長建議:「可否讓我們跟不同班級的學生換教室?」,校長回答他:「這就像是把雪鏟到別人家一樣。」
「暴 力」不只是老師對學生的約束,也可能是學生對老師的言詞侮辱;「暴力」不只是死者個人,也是深受影響的親友們;「暴力」不只是肢體方面的傷害,有時自掃門 前雪的私心、對人的猜忌與排擠、對自我的放棄與自殘等,皆有著同等強大力量。(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是相互影響著彼此!)
然而,《再見了,拉札老師》也是一部溫柔的電影。
它 的溫柔來自拉札老師,一個心靈受過傷害的丈夫/父親/難民,因為嚐過痛的滋味,所以懂著疼惜;沒啥教學經驗的拉札老師儘管起步顛簸,但他肯於聆聽與學習, 不管是站在他人教室外頭聽著課堂內的笑聲,或是聆聽孩子們心裡的聲音;誰說只有年輕的孩子們需要學習,成人也有他們不足之處;因此,當拉札老師把他書寫的 寓言故事拿給孩子們批改時,我的心便融化了,那是一種分享,一種我們都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內陪伴著彼此,我為您們遮風擋雨(大樹),您們為我帶來心靈的安慰(蝶蛹);這是最完美的師生關係,不是上對下的階級,而是相互扶持與成長的交心。
電 影裡有一幕畫面非常打動我,學生們拍攝團體照時,特地邀請拉札老師一起入鏡;當相機準備按下快門一刻,所有學生都一起笑喊著:「巴席」(老師的名字,象徵 師生之間的隔閡被消抹掉),此時鏡頭停留在拉札老師的臉龐,笑容如此真切如此欣慰;能夠被接受,是個禮讚吧,一如拉札老師的難民身份、一如對老師自殺感到 愧疚的Jordan、一如老是趴在桌上睡覺鬧頭疼的Boris、一如愛說阿拉伯語的男孩Abdelmalek.....,這個教室其實是個社會縮影,裡面 藏有好多不同問題,有不同語言、不同人種、有猜忌有誤會、也有自卑與畏懼,但是只要您願意傾聽,願意站出來給予「擁抱」,也許所有有形與無形的界限(國與國、人與人、世代與世代)都能被消弭掉吧。
我 非常喜歡飾演拉札老師的Mohamed Fellag,他不卑不亢的演出讓人打心底暖了起來。雖然剛開始教書時很兩光,但樂於學習與吸收再加上同理心與付出,都讓這位臉上時刻帶著溫柔笑容的老師 成為孩子們願意傾訴心情的對象(老師和學生們的互動拍的很自然討喜);尤其在知道拉札老師的故事後,我加倍覺得他的笑容非常動人也非常地叫人心疼。
不禁憶起劇中一名女學生的母親對拉札老師說:「我的女兒常跟我提起你,她說你很牢靠。」,沒錯,就是牢靠,一種安定的力量。
《再見了,拉札老師》讓我想起2011年觀賞的《人間師格》,兩片都是關於一名心裡有著創傷的代課老師與學生們的故事,兩部作品都拍的精彩也動人,但我個人喜歡《再見了,拉札老師》更多些;相較於《人間師格》的衝撞與崩毀,《再見了,拉札老師》的溫柔與守護更得我心。
這是我第一次觀賞導演/編劇Philippe Falardeau的作品,很喜歡影片的舒緩節奏、乾淨又不搶戲的配樂,以及清淡迷人的影像;儘管2013年才剛剛開始,但《再見了,拉札老師》有機會成為我2013年度推薦電影之一。
後話:
《再見了,拉札老師》是我2013年開春第一片,感謝黃大仙的贈票。(灑花)
首次前進光點華山電影館看片,印象挺好,舊倉庫改裝的很有氣質;我覺得台灣欠缺環境良好的藝術電影院(真善美太老舊、長春的小廳太小、台北光點也不夠寬敞),光點華山是個很不錯的示範,希望各位影迷朋友們可以多去華山捧場,欣賞些有別於好萊塢電影的優秀作品。
另外,《南方野獸樂園》也將於1月4日起在光點華山做獨家放映,這是我去年的愛片之一,攝影、配樂和女童星Quvenzhané Wallis的演出都非常可觀,一併推薦給大家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