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開新聞頻道,看見杯葛議程、爆料兼打嘴砲、暴力相向、面對鏡頭痛哭流涕、對著群眾下跪的議員、委員、政治參選人,你/妳覺得他們是為民喉舌?還是表演藝人?
朗霍華導演的「請問,總統先生」,光看英文片名就很有意思:Frost/Nixon。
不意外,這是一部關於Frost和Nixon的影片,內容講述在美國電視圈發展不順遂的脫口秀主持人Frost,為拓展事業、開發美國市場,打算訪問因水門案而黯然下台的美國前總統Nixon,藉此拉抬人氣。
另一方面,Nixon總統因醜聞被迫退休後,過著平淡的日子,但他不滿足於此,依然期待著重返榮耀,期待再次站在鎂光燈下,享受權力的滋味。
這兩人個性南轅北轍,一個不拘小節、行事隨意、深受人們歡迎;一個辯才無礙、生活嚴謹、目標明確。
他們,一個是表演藝人。一個是政客。向來難有交集的兩人,因為需求,擦撞出火花。
Frost為訪問Nixon,一邊準備訪談內容、一邊四處籌款。
訪問前一日,Frost未整理談話素材,反而趕往參加監製影片的首映會,幫忙規劃此次訪談內容的同事James抱怨道:隔天就要上陣了,今天還去參加首映會?
Frost的好友John緩頰地說:不會有問題的,他是個很棒的「表演藝人」。
James聞言,面露驚訝,「表演藝人」?不是記者?不是道德的把關者?不是採訪員?而是表演藝人?
這一場訪談會,難道被定義為「表演秀」?是為了拉抬Frost的演藝人氣?拉抬Nixon的聲望?那麼,人們對於真相的追求呢?不重要嗎?
這說明了Frost心態上的隨便,他以為只要站在鏡頭前,只要開口講話,就能逼出訪談者的真心。他以為,鏡頭前的一切,都只是作秀罷了。
第一天訪談結束,Nixon明顯佔了上風,主導了整個訪談內容的走向。下了鏡頭,Nixon馬上問隨扈:你覺得我剛剛的表現會不會太咄咄逼人?會不會太自傲、自大?
多麼有趣的提問,Nixon關心的不是方才的言論是否明確表達心中話語,而是在鏡頭前的他,是否表現合宜。
我們再看一次本片的英文片名:Frost/Nixon。竟有著彷如鏡子內外的涵意,Frost和Nixon,猶如一體兩面,即便外貌/立場不同,卻追求著相同的事物。(群眾/社會地位的肯定)
他們都深諳媒體文化,他們都知道:掌握了媒體(形象),就掌握了選民(觀眾)的心。
Nixon 曾對Frost說:你知道自己有多幸運,知道嗎?喜歡他人、他人也喜歡你。你有那種能力,那種燦爛魅力。我就沒有,從來都沒有。這會讓你想不透,為何我要選擇必須受人喜愛的生涯。我比較適合的生活,應該是動腦、鬥志的工作,也許我們弄錯了,也許你才應該從政,由我來當嚴格的採訪者。
這段玩笑話,點出Nixon心中最大的自卑。他曾經在選戰中敗給甘迺迪總統,當時,透過收音機聆聽辯論的人,都以為Nixon將會贏得大選;但是透過影像,卻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藉由小螢幕的傳播放送,觀眾得以更了解小方框內的人物,或者,我們被外貌所蒙蔽,反而看不清真相?
將這樣的想法拉到現實生活,馬英九和歐巴馬高票當選總統,是因為群眾被他們提出的政見所吸引?或是被外貌、談吐所吸引?作為領導者,外貌可是重要的關鍵?我們是否已經習慣/信任於外在的形象?
至此,「請問,總統先生」劇本幾乎要打媒體人好大一巴掌,說明影像可能帶來的「錯誤印象」,卻在最後一刻,因為捕捉Nixon突來的落寞神情,見證、記錄虛假中,短暫存在的真實。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善用媒體,向來是一個值得媒體人/政客深思的好問題。
「請問,總統先生」的編劇Peter Morgan,絕對是好萊塢最會寫政治人物故事的作者吧(「戴娜與王妃」、「最後的蘇格蘭王」皆出自他的手筆)。
從沒有一部對談/政治電影,可以讓我有著彷如看運動勵志影片般的熱血激情又無限感慨。
「請問,總統先生」猶如「洛基」的變形劇,精彩極了。
四天訪談過程,就像是拳擊場上的4回合大戰:年輕選手Frost對戰老拳手Nixon;年輕一代急著出頭、老一代捍衛過往光榮。
會談前,針對彼此招式,多次演練;對談過程,表面上談笑風生,暗地裡刀光劍影,廝殺震天。有人漸佔上風、有人節節敗。
最後一次訪談前,Nixon去電給Frost,看似激發對方鬥志、實則追求壯烈的光彩。他(Nixon)明白這或許是人生最後一場比賽,他不要贏地輕鬆愉快,他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格鬥,他要人們永遠記得他的身影,不管結果是好、是壞。
Peter筆下的Nixon,立體地很有厚度,常常只用幾句對白,便勾勒角色的曖昧與複雜。
電影中的他,既像老狐狸般狡詐,四兩撥千金,避開敏感話題;貪財、貪權;卻也像偉大的政治家,充滿理想、勵志、勇往直前。
飾演Nixon的Frank Langella,演出讓人激賞,他將這名角色詮釋地好動人,一方面咄咄逼人地讓人反感、一方面又折服於其言談舉止間的穩重、後來見到Nixon撥開假面下的真實脆弱,又讓人感慨、同情起來。
Frank Langella的演出,讓他入圍去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惜最後敗給了西恩潘的「自由大道」。
導演朗霍華亦因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這絕對是導演近年來最出色的一部作品,將略顯沈悶的故事,拍成精彩好看的對戰戲,相當不簡單啊!!
2010年的奧斯卡季又要展開,我隔了近一年,才補看09年入圍的大熱門影片,呵呵,動作確實慢上一截。
但是好電影魅力不減,「請問,總統先生」值得奧斯卡的入圍肯定(雖然五項入圍通通摃龜),如果你/妳跟我一樣錯過了這部精彩佳作,趕快去DVD店把電影租回家好好欣賞吧。
後話:
看電影前半場時,我老覺得Nixon總統的個性好像宋楚瑜先生。
可是看完電影後,我發現他更像陳水扁先生:窮苦孩子,好不容易爬上權力頂端,卻因為醜聞案而受到媒體圍剿。唯一的差別是,Nixon獲得總統特赦、而陳前總統還蹲在牢裡。
我不禁要想,陳前總統如果看到這部電影,心裡會作何感想?
台灣舌燦蓮花的政客們看到這部影片,會作何感想?
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看到這部影片呢?他們又會作何感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