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在這個世界,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得真有那麼壞,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和所有的愛,為這個世界,添一些美麗色彩。
今天早上腦袋瓜裡一直重複播放著蔡藍欽的歌曲:這個世界。
蔡藍欽是一名早逝的歌手,他離開人世時才22歲,時值1987年。也許因為他的早逝,所以他的歌曲還透露著對世界的希望與光明吧。
也許是因為他沒有經歷過911事件,沒有看到世界臉龐的改變,所以他那帶著明亮光環的歌曲,在今天聽來,份外地叫人傷感。
之所以會想到蔡藍欽的音樂,實是因為昨天看了肯洛區的電影:吹動大麥的風,好一部叫人情緒沈重的作品。
故事內容講述1920年,一對愛爾蘭兄弟為了爭取愛爾蘭獨立,而加入共和軍,共同抵抗英軍對愛爾蘭人的壓迫。日後,英國和愛爾蘭簽署和平協議,兩人因政治理念不同而分歧。哥哥覺得和平協議可以為國家帶來一線生機;弟弟卻認為和平協議只是將愛爾蘭貶為次殖民,並不是真正的獨立。想法、觀念的不同,讓兄弟倆一步步走上悲劇的道路…。
戰爭與和平,永遠是一個無解的謎。怎麼樣的戰爭可以換來和平?
吹動大麥的風用了對照的手法,來看人性的無奈與掙扎。弟弟戴米恩槍殺了同鄉朋友,因為他出賣了共和軍。戴米恩哭著說:希望愛爾蘭值得這一切。
非常時期的非常做法,戴米恩泯滅了良心,只希望朋友的死,可以換來一點和平的希望。
然而,當他的哥哥泰迪同樣因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槍決戴米恩時,我們彷彿看到無間地獄在眼前展開,無止盡的深淵將永遠地籠罩在生者身上。
吹動大麥的風前半段不斷地強調強者(英國)欺壓弱者(愛爾蘭)的嘴臉;後半段愛爾蘭人當政時,我們才發現,原來強壓弱是一種手段,一種把維持秩序當成藉口的無限上綱手段。
當我們看到愛爾蘭軍人用如同英軍的態度去欺壓同胞時,整顆心都涼了。利用政治手段來包裝不公事實…這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就是人性啊。
雖然吹動大麥的風是一部講愛爾蘭歷史的電影,但它很巧合地,符合了台灣的政治環境。就像是一則政治寓言,在警告著我們未來的路途。
當愛爾蘭政府跟英國簽訂了和平協議,英軍退出愛爾蘭,不過愛爾蘭還是要繼續效忠英皇。哥哥泰迪認為協議的內容雖然不完美,但尚可接受。
而弟弟戴米恩卻直言這根本是變相殖民。他說這不是獨立,真正的獨立是愛爾蘭成為單一國家,不需要對英國負責。
泰迪說全國超過七成的民眾都贊成協議的內容。戴米恩說了一句讓我心裡起雞皮疙瘩的台詞,他說:
The Treaty does not express the will of the people, but the fear of the people.
(協議的結果,沒有表達人民的意願,而是人民的恐懼)
現在的台灣,就像是當年的愛爾蘭,充斥著詭異的政治鬥爭氣息。
整個島分裂成兩大派系,一派主張回歸大陸;一派主張獨立。
如果問台灣的人民:你/妳想要獨立嗎?回答永遠不會是單純的要或不要。
因為答案的背後,有著更多複雜的現實。這個現實就是泰迪,也是戴米恩。
假如大陸跟台灣當局說,我給你們兩條路走,一條:武力攻台。一條:一國兩制。那麼,我們會怎麼選擇?
我們會自己創造出第三條路嗎?我們要抗爭、流血,爭取獨立嗎?
還是我們會乖乖地從大陸的兩個選擇中,挑選一件?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民,最後會選擇一國兩制。
不為什麼,只因為這是最安全、保險的選擇。這就是人民的恐懼。
強者利用武力,造成人民的恐懼,而達到控制的目的。這一直是台灣人民在面對的問題。
恐懼,可以是大陸、可以是藍、綠陣營、可以是商業大亨、可以泛指所有有權勢的人。
電影的結尾,泰迪拿著戴米恩的遺書和遺物給他的女友時,女友痛憤的指責泰迪,她哭喊著:我再也不要再見到你!同樣的一句台詞,在戴米恩槍殺他朋友後,朋友的母親也說過。
輪迴又輪迴。人們在爭取自由、平等、獨立的時候,也同時失去了好多好多。
蔡藍欽的音樂又慢慢在我心中響起: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得真有那麼壞,你又何必感慨…
那個想望的美麗世界,到底有存在過嗎?
我質疑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ca 的頭像
    tfca

    tfca的部落格

    tf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