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radytobe.com(radyfu的網路日誌)
(本文涉及劇透,請自行斟酌進入賞文)
因為本片幾乎篤定會入選今年的十佳影片,所以基於影評人的義務,我好像該介紹她一下。
未來的某時,地球上病毒猖獗,只是病毒不再是攻擊人類,而是轉而攻擊人類賴以維生的食物,致使糧食短缺,地球的壽命似乎危在旦夕,新生人口的抵抗力劇降,對新環境毫無適應力,科學家預估人家即將在地球滅絕……
為了拯救人類,NASA決定派出最精銳的科學家去外太空探測更適合人類存活的星球。本來遙不可及的星系,因為一個蟲洞的出現,而讓這群科學家得以進行時空旅行,航行到更遠的星系去尋找人類的下一個住處,而這個神秘的蟲洞的形成,也讓科學家們又驚又喜,不知是「誰」(是上帝?造物者?或其他高科技生物?)的善意或惡作劇?
飛行員庫柏受到這項計畫的主持人布蘭德博士的強烈邀約,因為他高超的飛行技術是確保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於是庫柏告別了家人,即使愛女墨菲完全無法諒解與寬宥父親的離去,但庫柏相信他的旅程是為了拯救子女而勢在必行的。
就這樣,庫柏帶著另外三位科學家,包括布蘭德博士的女兒,一起航向了未知的宇宙,而未知正以當頭棒喝的方式迎接他們……
本片是由「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全面啟動」、「記憶拼圖」的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最新科幻大片。本片有著宏偉的企圖與巨大的野心,試圖用目前所知的各種宇宙學的知識來為人類拼湊出一個展新的宇宙觀。
片中涉及了大量的科學術語與論證,這是我個人在觀影時最大的障礙,即使之前正好看過Discovery的宇宙系列專題片,但在戲院中,還是努力要追上層出不窮的理論,這是比較吃力的。
觀影前,最好先大概瞭解一下下面幾種科學理論,會比較容易進入:蟲洞,時空扭曲,黑洞,重力(萬有引力)等概念。
作為一個電影作者,本片延續了諾蘭一直在關注、探討的問題:人性的兩難處境。這個議題在「黑暗騎士」中被小丑一角詰問地淋漓盡致,到底人性的善與惡可以並存多久?有所謂必要之惡?在善與惡的灰色地帶,又有多少人性得以存活的空間呢?從蝙蝠俠,到「全面啟動」的柯柏(李奧納多那個角色),再到被地球人誤解的「超人」,以及這次為了拯救人類跟女兒而不得不撒謊的布蘭德教授。我們隨著這些角色一再深入刺探人性中那個模糊、曖昧、甚至有點驚悚詭譎的灰色空間,看到原來善惡並存的共性,辯證人性的最後一個維度:為了善,惡之必要與昇華(可以這麼說:惡的存在彰顯了善,也完善了善。再說,善、惡是相對的,一旦目前我們所認知的惡消失了,現存的小善即會被視為另一種惡的形式繼續存在)。
這個議題,我想會延續在諾蘭往後的其他作品中,是我們可以繼續跟著觀察的切入點。
另一個本片的重點則是貫穿全片的兩段父女親情。兩個父親都是為了拯救愛女而行動的,一個是為了愛女的存活向外追尋,另一個則是不惜撒謊,也要把愛女送出地球。這也是本片最動人的情節,尤其最後那一大段父女在時空中的交錯、攜手,呼應了影片開頭那冗長無謂的40分鐘(我真的這樣認為!),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只是我個人更喜歡的是1997年茱蒂.佛斯特的「接觸未來」(『Contact』),一樣是講父女關係,女兒對父親的追尋與信念之堅定(跟本片有某些相近處)。
除了敘事上的緩慢冗長(我再次強調,觀影過程中,我真的在戲院裡很沒耐心),本片在技術上是無可挑剃得,我知道各界對於本片的盛譽不斷,可是我個人實在不太喜歡這部片,除了剛講得太過冗長緩慢的第一點;第二,我期望過高;第三,我覺得諾蘭有點太過炫技,即使野心龐大,但一個一個丟出來的科學理論實在讓人應接不暇,即使導演用緩慢的步調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但還是過於硬澀了點;第四,也是最重要得一點,就是本片的終極意識形態:對人類情操的歌詠讚嘆!雖然結局是用宇宙無敵霹靂的唯一正解「愛」來昇華所有的動作(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對於人類憑一己(族)之力而創造的各種奇蹟(那個神秘的蟲洞正是未來人類自己創造的)的「人定勝天論」,我實在不敢恭維,大概我一直比較傾向東方的哲學觀,覺得人在真理面前不該這麼理直氣壯,導演太理所當然地歌頌的人類創造力與人性精粹讓我難以苟同,所以我也無法流暢地進入這個敘事體中。
除此之外,本片讓我個人最感興趣的第一個是她解開了我個人在信仰上的一個小謎團,就是佛經中動則無數無量劫(劫為佛教中的時間單位,一小劫約為一千六百萬年),這個人類難以想像的時間刻度,透過本片的「蟲洞」兩邊的「時差」,讓我比較可以理解佛經中的這種無數劫是可能存在的客觀數據。
另一個則是目前科學家關於黑洞的推想是:我們人類認知的三維空間可能是黑洞投射出來的影像。簡單說,我們很像電影裡的人,我們被投射在一個平面的屏幕上,但卻自以為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那樣(這個概念太過複雜,請參考Discovery的宇宙學系列專題片),這個概念跟佛教說得「空觀」也是不謀而合得,就是我們認知的真實,其實只是一個假象。
當然,片中描述的那天不知是否會到來,但是以我目前的宇宙觀來說,一旦有外星人登入地球(全面性的、公開的那種),我們認知的地球觀將不復存在,我們現在所在乎的國界等問題,將不再重要,因為以後我們的共同種族就是「地球人」了,以這個觀點來說,現在很多紛爭看起來實在無稽透了。
最後,即使我個人沒這麼愛這部片,但是鑑於她的精緻度,實在是一部可以去Imax好好享受一下震撼的電影,只是要記得:一,請睡飽。二,請清空膀胱(因為真的很慢很長)。
下面分享片中一直反覆吟唸的詩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切莫溫馴地步入良夜,
暮年應在黃昏時燃燒並咆哮;
怒吼吧,怒吼地對抗那將瀕死之光。
縱使在大限處智者知道幽暗的必然,
只因他們的言語再也無法逬出電光石火,他們
拒絕溫馴地步入良夜。
(本文涉及劇透,請自行斟酌進入賞文)
因為本片幾乎篤定會入選今年的十佳影片,所以基於影評人的義務,我好像該介紹她一下。
未來的某時,地球上病毒猖獗,只是病毒不再是攻擊人類,而是轉而攻擊人類賴以維生的食物,致使糧食短缺,地球的壽命似乎危在旦夕,新生人口的抵抗力劇降,對新環境毫無適應力,科學家預估人家即將在地球滅絕……
為了拯救人類,NASA決定派出最精銳的科學家去外太空探測更適合人類存活的星球。本來遙不可及的星系,因為一個蟲洞的出現,而讓這群科學家得以進行時空旅行,航行到更遠的星系去尋找人類的下一個住處,而這個神秘的蟲洞的形成,也讓科學家們又驚又喜,不知是「誰」(是上帝?造物者?或其他高科技生物?)的善意或惡作劇?
飛行員庫柏受到這項計畫的主持人布蘭德博士的強烈邀約,因為他高超的飛行技術是確保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基礎。於是庫柏告別了家人,即使愛女墨菲完全無法諒解與寬宥父親的離去,但庫柏相信他的旅程是為了拯救子女而勢在必行的。
就這樣,庫柏帶著另外三位科學家,包括布蘭德博士的女兒,一起航向了未知的宇宙,而未知正以當頭棒喝的方式迎接他們……
本片是由「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全面啟動」、「記憶拼圖」的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執導的最新科幻大片。本片有著宏偉的企圖與巨大的野心,試圖用目前所知的各種宇宙學的知識來為人類拼湊出一個展新的宇宙觀。
片中涉及了大量的科學術語與論證,這是我個人在觀影時最大的障礙,即使之前正好看過Discovery的宇宙系列專題片,但在戲院中,還是努力要追上層出不窮的理論,這是比較吃力的。
觀影前,最好先大概瞭解一下下面幾種科學理論,會比較容易進入:蟲洞,時空扭曲,黑洞,重力(萬有引力)等概念。
作為一個電影作者,本片延續了諾蘭一直在關注、探討的問題:人性的兩難處境。這個議題在「黑暗騎士」中被小丑一角詰問地淋漓盡致,到底人性的善與惡可以並存多久?有所謂必要之惡?在善與惡的灰色地帶,又有多少人性得以存活的空間呢?從蝙蝠俠,到「全面啟動」的柯柏(李奧納多那個角色),再到被地球人誤解的「超人」,以及這次為了拯救人類跟女兒而不得不撒謊的布蘭德教授。我們隨著這些角色一再深入刺探人性中那個模糊、曖昧、甚至有點驚悚詭譎的灰色空間,看到原來善惡並存的共性,辯證人性的最後一個維度:為了善,惡之必要與昇華(可以這麼說:惡的存在彰顯了善,也完善了善。再說,善、惡是相對的,一旦目前我們所認知的惡消失了,現存的小善即會被視為另一種惡的形式繼續存在)。
這個議題,我想會延續在諾蘭往後的其他作品中,是我們可以繼續跟著觀察的切入點。
另一個本片的重點則是貫穿全片的兩段父女親情。兩個父親都是為了拯救愛女而行動的,一個是為了愛女的存活向外追尋,另一個則是不惜撒謊,也要把愛女送出地球。這也是本片最動人的情節,尤其最後那一大段父女在時空中的交錯、攜手,呼應了影片開頭那冗長無謂的40分鐘(我真的這樣認為!),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只是我個人更喜歡的是1997年茱蒂.佛斯特的「接觸未來」(『Contact』),一樣是講父女關係,女兒對父親的追尋與信念之堅定(跟本片有某些相近處)。
除了敘事上的緩慢冗長(我再次強調,觀影過程中,我真的在戲院裡很沒耐心),本片在技術上是無可挑剃得,我知道各界對於本片的盛譽不斷,可是我個人實在不太喜歡這部片,除了剛講得太過冗長緩慢的第一點;第二,我期望過高;第三,我覺得諾蘭有點太過炫技,即使野心龐大,但一個一個丟出來的科學理論實在讓人應接不暇,即使導演用緩慢的步調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但還是過於硬澀了點;第四,也是最重要得一點,就是本片的終極意識形態:對人類情操的歌詠讚嘆!雖然結局是用宇宙無敵霹靂的唯一正解「愛」來昇華所有的動作(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對於人類憑一己(族)之力而創造的各種奇蹟(那個神秘的蟲洞正是未來人類自己創造的)的「人定勝天論」,我實在不敢恭維,大概我一直比較傾向東方的哲學觀,覺得人在真理面前不該這麼理直氣壯,導演太理所當然地歌頌的人類創造力與人性精粹讓我難以苟同,所以我也無法流暢地進入這個敘事體中。
除此之外,本片讓我個人最感興趣的第一個是她解開了我個人在信仰上的一個小謎團,就是佛經中動則無數無量劫(劫為佛教中的時間單位,一小劫約為一千六百萬年),這個人類難以想像的時間刻度,透過本片的「蟲洞」兩邊的「時差」,讓我比較可以理解佛經中的這種無數劫是可能存在的客觀數據。
另一個則是目前科學家關於黑洞的推想是:我們人類認知的三維空間可能是黑洞投射出來的影像。簡單說,我們很像電影裡的人,我們被投射在一個平面的屏幕上,但卻自以為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那樣(這個概念太過複雜,請參考Discovery的宇宙學系列專題片),這個概念跟佛教說得「空觀」也是不謀而合得,就是我們認知的真實,其實只是一個假象。
當然,片中描述的那天不知是否會到來,但是以我目前的宇宙觀來說,一旦有外星人登入地球(全面性的、公開的那種),我們認知的地球觀將不復存在,我們現在所在乎的國界等問題,將不再重要,因為以後我們的共同種族就是「地球人」了,以這個觀點來說,現在很多紛爭看起來實在無稽透了。
最後,即使我個人沒這麼愛這部片,但是鑑於她的精緻度,實在是一部可以去Imax好好享受一下震撼的電影,只是要記得:一,請睡飽。二,請清空膀胱(因為真的很慢很長)。
下面分享片中一直反覆吟唸的詩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切莫溫馴地步入良夜,
暮年應在黃昏時燃燒並咆哮;
怒吼吧,怒吼地對抗那將瀕死之光。
縱使在大限處智者知道幽暗的必然,
只因他們的言語再也無法逬出電光石火,他們
拒絕溫馴地步入良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