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radytobe.com(radyfu的網路日誌)
(本文涉及劇透,有『重』雷,請慎入)
這是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美麗烏托邦,這裡的人和善、慈祥、親切、無私、節制,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很服從,服從於社會結構,服從於組織教化,服從於領導階級。大家都奉公守法,講求團隊合作,更懂得犧牲奉獻。每個人成年後,便由首席長老(由 梅莉・史翠普 阿姨飾演)分配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職位,並且終其一生膺服於這樣的安排。這些條件構成了這個完美的社會與無暇的文明結構。
這天是喬納斯與另外兩個好友的成年禮,首席長老會依照每個人的長才跟潛質去分配他們往後終生服侍的社會職位,意外的是,喬納斯得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任務,他不需像一般居民那樣做著基礎的社會分工,而是去國度邊界的一個小木屋,找一個奇怪的怪伯伯(由 傑夫・布里吉 大叔飾演),學習「記憶傳承人」這個特殊的職位。
這個奇怪的學習課程讓從小活在風平浪靜世界的喬納斯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與他生活的世界如此截然不同:因為那個世界是彩色的,不像他身處的世界,只有黑白灰三色;那個世界,人們縱情歡笑,慶祝,不像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掛著收斂的笑容,只是友善,沒有狂喜或狂悲。一方面他好奇著想知道更多,一方面又,當他知道更多時,他又如此惶恐不安,因為那個美麗的彩色世界,在歡樂之外,更充滿仇殺、報復、怨懟、戰爭等等人性的負質負德。
這些都讓活在和平的喬納斯無法理解與接受,而今他卻承接了這樣一份工作,要繼續保留這些人類的珍貴記憶,好在社會面臨問題時,他可以透過溯及以往的文明經驗,給予最正確的見解與建議,但生命仍在震撼中的他該如何選擇呢?
本書是年逾七旬的美國女作家露薏絲・勞瑞20年前的作品,出版當年,還曾奪下紐約的兒童文學獎(不要懷疑,你沒看錯,是『兒童文學』),本書出版至今,已經被翻譯成2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千萬本,是世界文壇擲地有聲的兒童(青少年)讀物。
好吧,我特別強調了兒童文學,所以,這個故事真的沒有適合心智年齡過高的人去看,因為講得東西並不深奧,加上出版至今已經20年了,這二十年間(尤其21世紀以降),反烏托邦的作品充斥文壇,我相信很多後起之秀可能當初都拜讀過這本小說,並由此觸發了相似概念的創作靈感,因此,在二十年後才來拍這個題材,實在有點晚了,尤其片中需要特效的場面並不算非常多,所以若早幾年拍,可能會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反烏托邦電影先驅喔!
片中有句經典的台詞:「當人類有機會選擇時,他們總是選擇錯的那一邊!」就是這個信念,產生了思想法西斯,因為就是有一群人自認為自己的智慧與前瞻是高於他者的,所以他們有權利與義務(這種假義務之名的社會暴力是最可怕的,因為義務這個信仰完美化了他們所有的犧牲奉獻與無限擴張放大的權力)去主導、開發一個更完美的「大同世界」。
然而人就是人,當他們亟於防範他者人性扭曲帶來的破壞時,卻無法也防堵自身的人格變形,如果他們深信人性如此難以捉摸、詭譎,那他們第一個該防止的便是自身人性的詭變!這讓我想到禪者林谷芳老師的名言,他說:「修行人就是不給自己可趁之機!」意思是,人類最該防的第一個「賊」,其實是個內賊,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賊,因為這顆心的脆弱、不安、狡猾、偽善,便是最可怕得賊,讓我們如此貪歡逸樂,耽溺縱色,如果不懂的防這個心賊,又怎麼能刨除人性的暗鈍無明呢?如果連自身都管理不好,又怎能狂妄地要帶領別人開發更美好的世界呢?
另一個我覺得比較說不通的點是,既然已經是一個控管合宜的烏托邦了,為何會沒想到一個更好的「記憶傳承人」的培訓機制呢?尤其當他們還有前車之鑑,可見這個社會機制沒有他們想的完善,而且已經出現的漏口,沒有即時應變調整,而是又犯了一次相同的錯誤,顯然,這些長老也沒有高明到哪裡呀!
就以人類現存的文明機制來看,像西藏的「達賴喇嘛」這種世襲的轉世活佛是有著非常嚴謹的「培訓制度」的,因為他要承接(或說喚醒)的不只是現世的教育,更是過去所有藏傳佛教、西藏文明以及社會倫理的脈絡,好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去領導這個特殊的國族文明繼續繁盛下去。
回到書中,如果記憶傳承人是這麼重要的職位,為何不自小就訓練他、栽培他,而不是一股腦地強灌給他他無法消化、承受的文明印記,這個悖論在於,這個社會建立於對人性的不信任上,所以設立了各種機制去防堵一切人性作惡的可能,但是,在他們如此不信任人性的基礎上,他們卻願意冒險將維護這個社群未來發展的工作交給一個青少年去學習、承接,而青少年薄弱的心智不正好是他們最該堤防的最大漏口處嘛?(當然,電影有鋪成為何會這樣發展,但就吹毛求疵的我來說,還是略嫌有邏輯矛盾之虞。)
然後,這類反烏托邦電影另一個有趣的點便是如此歌頌人性,因為大多烏托邦的成立是來自於對人性的抹去、消彌,一旦少掉人性這個最難掌控的因素,世界似乎會和平許多。是的,所有反烏托邦的電影都如是說:即使人性如此不可信任,但依然如此讓人嚮往,似乎非要發揮的淋漓盡致才是人性最璀璨、光明處,也唯有如此,方是人類這種物種的珍貴處!所以所有反烏托邦電影共同的潛台詞似乎是:「完美從來不是人性中最被歌頌的標準!」相反地,擁抱不完美,接受她,修正她,才是人類和諧社會的正確途徑。
(本文涉及劇透,有『重』雷,請慎入)
這是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美麗烏托邦,這裡的人和善、慈祥、親切、無私、節制,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很服從,服從於社會結構,服從於組織教化,服從於領導階級。大家都奉公守法,講求團隊合作,更懂得犧牲奉獻。每個人成年後,便由首席長老(由 梅莉・史翠普 阿姨飾演)分配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職位,並且終其一生膺服於這樣的安排。這些條件構成了這個完美的社會與無暇的文明結構。
這天是喬納斯與另外兩個好友的成年禮,首席長老會依照每個人的長才跟潛質去分配他們往後終生服侍的社會職位,意外的是,喬納斯得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任務,他不需像一般居民那樣做著基礎的社會分工,而是去國度邊界的一個小木屋,找一個奇怪的怪伯伯(由 傑夫・布里吉 大叔飾演),學習「記憶傳承人」這個特殊的職位。
這個奇怪的學習課程讓從小活在風平浪靜世界的喬納斯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與他生活的世界如此截然不同:因為那個世界是彩色的,不像他身處的世界,只有黑白灰三色;那個世界,人們縱情歡笑,慶祝,不像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掛著收斂的笑容,只是友善,沒有狂喜或狂悲。一方面他好奇著想知道更多,一方面又,當他知道更多時,他又如此惶恐不安,因為那個美麗的彩色世界,在歡樂之外,更充滿仇殺、報復、怨懟、戰爭等等人性的負質負德。
這些都讓活在和平的喬納斯無法理解與接受,而今他卻承接了這樣一份工作,要繼續保留這些人類的珍貴記憶,好在社會面臨問題時,他可以透過溯及以往的文明經驗,給予最正確的見解與建議,但生命仍在震撼中的他該如何選擇呢?
本書是年逾七旬的美國女作家露薏絲・勞瑞20年前的作品,出版當年,還曾奪下紐約的兒童文學獎(不要懷疑,你沒看錯,是『兒童文學』),本書出版至今,已經被翻譯成2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千萬本,是世界文壇擲地有聲的兒童(青少年)讀物。
好吧,我特別強調了兒童文學,所以,這個故事真的沒有適合心智年齡過高的人去看,因為講得東西並不深奧,加上出版至今已經20年了,這二十年間(尤其21世紀以降),反烏托邦的作品充斥文壇,我相信很多後起之秀可能當初都拜讀過這本小說,並由此觸發了相似概念的創作靈感,因此,在二十年後才來拍這個題材,實在有點晚了,尤其片中需要特效的場面並不算非常多,所以若早幾年拍,可能會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反烏托邦電影先驅喔!
片中有句經典的台詞:「當人類有機會選擇時,他們總是選擇錯的那一邊!」就是這個信念,產生了思想法西斯,因為就是有一群人自認為自己的智慧與前瞻是高於他者的,所以他們有權利與義務(這種假義務之名的社會暴力是最可怕的,因為義務這個信仰完美化了他們所有的犧牲奉獻與無限擴張放大的權力)去主導、開發一個更完美的「大同世界」。
然而人就是人,當他們亟於防範他者人性扭曲帶來的破壞時,卻無法也防堵自身的人格變形,如果他們深信人性如此難以捉摸、詭譎,那他們第一個該防止的便是自身人性的詭變!這讓我想到禪者林谷芳老師的名言,他說:「修行人就是不給自己可趁之機!」意思是,人類最該防的第一個「賊」,其實是個內賊,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賊,因為這顆心的脆弱、不安、狡猾、偽善,便是最可怕得賊,讓我們如此貪歡逸樂,耽溺縱色,如果不懂的防這個心賊,又怎麼能刨除人性的暗鈍無明呢?如果連自身都管理不好,又怎能狂妄地要帶領別人開發更美好的世界呢?
另一個我覺得比較說不通的點是,既然已經是一個控管合宜的烏托邦了,為何會沒想到一個更好的「記憶傳承人」的培訓機制呢?尤其當他們還有前車之鑑,可見這個社會機制沒有他們想的完善,而且已經出現的漏口,沒有即時應變調整,而是又犯了一次相同的錯誤,顯然,這些長老也沒有高明到哪裡呀!
就以人類現存的文明機制來看,像西藏的「達賴喇嘛」這種世襲的轉世活佛是有著非常嚴謹的「培訓制度」的,因為他要承接(或說喚醒)的不只是現世的教育,更是過去所有藏傳佛教、西藏文明以及社會倫理的脈絡,好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去領導這個特殊的國族文明繼續繁盛下去。
回到書中,如果記憶傳承人是這麼重要的職位,為何不自小就訓練他、栽培他,而不是一股腦地強灌給他他無法消化、承受的文明印記,這個悖論在於,這個社會建立於對人性的不信任上,所以設立了各種機制去防堵一切人性作惡的可能,但是,在他們如此不信任人性的基礎上,他們卻願意冒險將維護這個社群未來發展的工作交給一個青少年去學習、承接,而青少年薄弱的心智不正好是他們最該堤防的最大漏口處嘛?(當然,電影有鋪成為何會這樣發展,但就吹毛求疵的我來說,還是略嫌有邏輯矛盾之虞。)
然後,這類反烏托邦電影另一個有趣的點便是如此歌頌人性,因為大多烏托邦的成立是來自於對人性的抹去、消彌,一旦少掉人性這個最難掌控的因素,世界似乎會和平許多。是的,所有反烏托邦的電影都如是說:即使人性如此不可信任,但依然如此讓人嚮往,似乎非要發揮的淋漓盡致才是人性最璀璨、光明處,也唯有如此,方是人類這種物種的珍貴處!所以所有反烏托邦電影共同的潛台詞似乎是:「完美從來不是人性中最被歌頌的標準!」相反地,擁抱不完美,接受她,修正她,才是人類和諧社會的正確途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