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認為奧斯卡欠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一座最佳導演獎,因為他是個啥類型電影都能拍且都能維持一定水準的優質導演,他可以拍奇幻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冒險》;也能拍科幻驚悚電影如《異形3》;或傳記電影如《社群網戰》....。
對我來說,大衛芬奇導演的特點在於其對氣氛與影片律動節奏的精準掌控,他特別懂著密閉空間的魅力,也特愛挖掘角色身旁不可名狀的恐懼(暴力),及對生活難以控制/預期的脆弱與無奈感。
一如《異形3》或《戰慄空間》或《鬥陣俱樂部》,不管是對外星怪物的恐懼、對男性侵入者的恐慌(男性強行踏入女性私密空間)、或對自身的無力掌握(分裂人格),皆可看見角色們的強大焦慮瀰漫影片分秒;即便是溫情電影如《班傑明的奇幻冒險》,暴力仍是無所不在(與他人相反的外貌變化)。
令人著迷的,或說令導演著迷的,該是那份不可預測性吧。
因此,儘管我老早讀過《龍紋身的女孩》小說,可在觀賞大衛芬奇導演的《龍紋身的女孩》過程,心情仍舊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只想小小提個橋段,即是片尾男主角Mikael在借宿小屋內閱讀兇案資料,當他逐漸整理出某個驚人事實時,導演平行剪接女主角Lisbeth窩在空蕩檔案室內翻閱資料,同樣即將發掘真相。畫面上,兩人皆是獨處(獨處更能呈現出無助感!),都在密閉空間中,導演刻意讓觀眾瞧見兩位主角的環境,然而,觀眾越是啥都看的一清二楚(主角們專心研讀手邊資料),心底卻越感不安;何以如此?因為看來安靜無害的空間,經過我們腦海重新想像/建構的畫面,卻是某種無法預期的暴力可能或即將強行介入,並帶來決定性的傷害。
人說「想像是最好的催化劑」,所言不虛;《龍紋身的女孩》這一場戲令我想起導演舊作《索命黃道帶》,劇中有一場男主角拜訪某位連環殺手嫌疑犯橋段,兩人在地下室交談一段戲,也是搞的我杯弓蛇影,緊張萬分。
我們或可將尋常生活空間看的清楚,可我們無法看見難測的人心;原來最叫人感到恐懼的並非獨處環境,而是深不見底的人心啊。
我喜歡《龍紋身的女孩》,喜歡Steven Zaillian的劇本改編,Lisbeth與Mikael女上男下的關係與其雇主一家剛巧是相反,兩者對照,便能勾勒出戀父情結或亂倫或男性/女性暴力...等豐富議題;我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如何將故事說的流暢好看又不枯燥乏味。看完《龍紋身的女孩》後,不意外好萊塢會挑中大衛芬奇擔任美版導演,因為在本片之前,導演已經處理過兩部連環殺人案電影《火線追緝令》和《索命黃道帶》,這兩部作品關注的題材,如宗教、殺人所帶來的滿足感等,皆可在《龍紋身的女孩》中找到相似觀點;而女性議題則能在《戰慄空間》中找到相仿論述。
另外,我也欣賞《龍紋身的女孩》猶如007片頭的開場,那烏黑油亮的男體與女體,說的是人心的沈重與難解的謎團;我還喜歡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合作的配樂,低調又灰暗;當然,我還喜歡本片的演員們。
不管大家如何說Daniel Craig長得很像猩猩或金剛,我始終覺得他是個頗迷人的演員(尤其眼睛部分),我以為他將Mikael角色詮釋的可圈可點,適切融合堅毅與脆弱特質;Rooney Mara飾演的Lisbeth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性格強悍又迷人,裸露畫面毫不扭捏又大器,尤其當我得知她其實是《社群網戰》裡,那位甩了Mark的前女友時,內心的驚訝又往上加了幾分,真是個外型與演技都值得期待的演員。
片中其他幾位配角們自然也無任何問題,大衛芬奇導演的作品不太可能會在演員這一塊栽跟斗,唯一讓我覺得稍稍不太習慣處,大約是故事發生在瑞典,可每個人都在講英文,哈哈哈哈,感覺很像當年觀賞《末代皇帝》時,明明講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劇中演員一開口講話,英文都在比流利與標準的啦!!
嗯,這篇文章沒有提到太多《龍紋身的女孩》的劇情哩,我想喜歡原著小說的朋友們,早對劇情知之甚詳了吧;對劇情不太熟悉的朋友們呢,進戲院前對情節發展知道的越少越能享受如雲霄飛車般的觀影經驗。
據說《龍紋身的女孩》的下兩部續集會繼續拍攝(美國票房沒有如預期的大賣),若真如此,我暗暗期待同樣的班底(導演、演員、幕後團隊)都能再次攜手合作,期待《玩火的女孩》和《直搗蜂窩的女孩》也能同等精采。
後話:
當初閱讀《龍紋身的女孩》小說時,有些難以進入狀況,出場人物好多,要記住一整個家族人的名字真的好難啊!!!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冰與火之歌》上,架構更繁雜與龐大,搞的我有點頭暈!(可小說挺不錯看!!)
觀賞《龍紋身的女孩》的電影版,心情頓覺輕鬆不少,因為就算記不住所有人的名字也沒差,只要看到演員外貌,差不多就能憶起他或她在劇中的角色為何。呵呵,年紀越大,越需要一些視覺畫面來輔助日漸萎縮的腦袋記性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