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衛連導演的《相見恨晚》,令我想起相當鍾愛的小說《愛情的盡頭》(作者是Graham Greene,後來由Neil Jordan在99年拍成電影)。
《愛情的盡頭》以男性角度看「出軌」愛情,將外遇、忌妒、佔有慾描寫地入裡透徹;《相見恨晚》則從女性角色切入,剖析一名平凡主婦,如何一步步踏入愛情的漩渦,終至無可自拔。
一對各有家室的男女(Alec和Laura),在某個星期四午後相遇,剛開始他們只是對彼此互有好感,幾次交談過後,內心底有種奇妙的情緒滋長著。
Alec小心翼翼地詢問Laura下個週四是否願意再次見面呢?Laura的理性告訴她最好不要淌這混水,然而理性不敵慾望,她答應了他。
他們總相約星期四見面(Laura給予自己的休息日),一起看電影、喝咖啡、聊天....。
Laura清楚明白她對他有感覺,她享受與Alec相處的每分每秒時刻,同時心底又混雜著愉悅與不安、解放與愧疚。
肉體還未出軌,精神早已踰矩。Laura明白若放任這段感情持續發展下去,遲早會出問題。
只是,她該怎麼做?
放手是痛;不放手也是痛。情人與家人,拉扯著Laura無法分身的靈魂。
首先,我要感謝朋友包子!!!
《相見恨晚》本不在我的台北電影節片單中,由於包子臨時有事,故將電影票給了我;結果這是我今年電影節看過的影片中,最最最喜歡的一部。
我好愛《相見恨晚》的劇本,對女主角Laura心態的描寫(克制、矛盾、反覆、無法自拔),細緻到令人起雞皮疙瘩。
隨手擷取一段:Laura跟Alec渡過愉快的一日後,她獨自搭車返家。
即便她和Alec沒有發生任何不當行為,Laura心底卻漲滿愧疚感,彷彿Alec帶給她心靈的愉悅與滿足,是對先生及家人最嚴重的背叛。
Laura坐在火車上,四周陌生乘客的眼神都像在批判著她,令她羞愧地低下頭,不敢直視他人投射過來的目光。(事實上根本沒人看她啊!!)
這一場戲呈現Laura強大的罪惡感,她的羞愧與其說是對家人,毋寧是對自己(世俗道德的束縛)。
而後,火車場景在影片中不斷出現,每次都有些微改變,點出Laura心境上的持續演化。
直到Alec跟她告白後,Laura再次搭乘火車返家,這次,她不但抬頭挺胸面對眾人迎來的目光,也對車窗映照出的自身倒影相視而笑。
這一幕戲處理的真好,Laura的笑容既是解脫(原來Alec也愛我啊);也是因愛(即使不被祝福)而生出一種「萬夫指責也不畏懼」的勇氣。
《相見恨晚》之所以感動我,在於劇本既無妖魔化出軌情事,也不刻意美化。
它始終以「人心」為出發點,說明愛情的起始,往往出乎意料之外;身處期間的人們,即便反抗與掙扎,仍無力制止愛意的不斷擴散啊。(現在的好萊塢電影都習慣用某個人的差,來對比主角的好,這種兩分又刻意的手法,有時讓人很無力)
一部關於出軌的愛情電影,既要引人入勝,又要讓觀眾替主角們感到心痛與不捨,該怎麼做?
《相見恨晚》從火車站內的咖啡館展開,火車站務員正在跟老闆娘調情(導演以這對歡喜冤家的愛情來凸顯Alec和Laura面臨的困境)。
鏡頭從吧台慢慢移往座位區,Alec和Laura面對面坐著,兩人表情憂傷,此時,一名婦人剛巧進了咖啡館,她以高八度的音量喊著:「Laura!怎麼會這麼巧在這邊碰到妳?」
Laura略感慌張,卻還是努力壓抑情緒,並將Alec介紹給友人認識。這名友人處在兩人中間,滔滔不絕地講著話。
不一會Alec的火車即將進站,Laura臉上露出痛苦神色,她多想陪著Alec離去,多想送對方去搭車啊,可是友人在旁聒噪不停,也只能按耐自己的情緒。
同樣地,Alec臉上也掛滿著無奈,他明白Laura的難處,只好獨自離開,道別時,Alec將手放在Laura肩上一按,便匆匆離去。
大衛連導演用一個略帶懸疑的方式為觀眾揭開故事的序幕(人物關係仍未釐清),之後才讓Laura以獨白方式回溯她和Alec認識的起點,並在片尾重現開場一幕,此時觀眾已對人物、事件、情緒有了通盤了解,再次看到開場戲時,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全都有了意義。
例如Alec離去前在Laura肩頭上一按的動作,原來包覆著如此強大的情感,那一按,竟然有千百斤重,足以粉碎Laura的心!
導演選擇以倒序方式講「出軌」故事,一方面,是為保有高度戲劇性,帶出觀眾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這樣的處理方式,彷彿點出普羅大眾對「出軌」一事常抱有先入為主的態度,談論起他人的出軌行為,我們總容易驟下斷語,或批判、或瞧不起,可是當我們了解事件的始末,了解人性的掙扎與脆弱後,再次觀看同樣的事件,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或許是同情,也或許是憐憫。
至於,「出軌」是否罪該萬死?
背叛家庭的丈夫、妻子,是否都是惡人?
在人人喊打的「小三」社會中,我們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另一半可能的背叛?或者,面對自己可能的背叛?
大衛連導演的《相見恨晚》,絕非鼓勵出軌、也非批判。Alec和Laura的行為是對是錯,請觀眾自行定奪吧。
導演只是如實呈現一段突來的愛情,如何地讓人開心,卻也如何地叫人心痛。
1945年推出的《相見恨晚》,劇本寫的極好,好到讓我懷疑編劇群是不是有過出軌的經驗,不然怎麼可以將Laura的心境描述的如此詳實?
大衛連導演曾以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實至名歸!
演員們表現也都有水準,飾演Alec的Trevor Howard氣質極好,舉手投足都迷人;飾演Laura的Celia Johnson,憑本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我很喜歡她那雙看來迷濛、厚重的眼睛。只是.....我老覺得Celia Johnson長得好像年輕版的Maggie Smith喔,哈哈哈。
本片美術、音樂、攝影、燈光(燈光使用非常有舞台劇效果,後來這個劇本也確實被改編成舞台劇)也都很有水準,總歸一句,相當相當相當迷人的一部作品啊....不知道《相見恨晚》有無DVD可收藏?
如果你/妳喜歡《麥迪遜之橋》、喜歡《愛情的盡頭》、喜歡《花樣年華》、喜歡大衛連導演作品、喜歡經典老片;或者,曾在愛情路上受過傷、或傷害過他人,那麼,《相見恨晚》在此推薦囉。
《相見恨晚》在07/13(三) 17:30 總督影城尚有一場次,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我大大大大力推薦!!!)
後話:
如果早幾年看《相見恨晚》,我對《麥迪遜之橋》的評價大概不會那麼高吧。
《麥迪遜之橋》那段克林老爹與梅姨雨中別離的經典橋段,原來《相見恨晚》已經用過了,而且用的既優雅卻又極為狼狽啊。
再次感謝包子的票券,真是太好看的一部電影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