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intfe-and-rosemary-01.jpg



「兩個男人與衣櫃」、「失嬰記」、「水中之刀」皆為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作品。
三部影片不約而同地呈現生活裡無所不在的暴力/對自身的焦慮、不安與恐懼,主角們通常被箝制於密閉空間中(社群/船/大樓),無法逃脫。
其中,「水中之刀」是一部關於男性焦慮的作品;而「失嬰記」,則是一部關於女性焦慮的作品。
據說導演波蘭斯基是個驕傲、自大的人物,嗯,難怪了,能將兩性不同的焦慮處理地如此細膩,才華確實光芒四射啊。

「水中之刀」全劇僅出現三名角色,兩男一女。(一對中年伴侶外加一名年輕氣盛的男子)
中年伴侶開車前往港灣,準備駕著自家帆船出海,享受難得清閒。
途中遇見搭便車的年輕男子,遂邀請對方一同登船出遊。
中年男子(丈夫)邀請年輕男子同遊,是出於善意?還是別有用心?
短暫旅行,激盪出猶如「男性氣概」的競賽遊戲。中年男子仗著自身工作多年的經歷、財富優勢,總以誇耀、命令式的口吻,命令年輕男子做事。
然而血氣方剛的男子哪會乖乖聽話,不時反抗,像在對抗父權、也像在建立自我尊嚴。
一路上,兩人間始終存在著微妙情結。中年男子一方面提防太太對年輕男子產生好感、故竭盡所能地羞辱對方,以穩固自身地位;一方面,卻又以師長、父親、長輩的身份,一步步引導對方成為另一個自己。
亦敵亦友的矛盾氣氛在空氣中迴盪著,女性處在雄性動物的競技場中,化身無聲觀察者,默默評估情勢。
原以為電影會發展成猶如「航越地平線」或「大快人心」般的冷血、驚悚作品,未料結局大翻轉,最沈默的角色(太太)做出最強而有力的反擊,看似荒謬的選擇題,倒直接戳破男性的自大。

(底下要提到關鍵情節囉!!)
 kintfe-and-rosemary-02.jpg


「水中之刀」的丈夫曾講一個關於水手踩在碎玻璃上的故事,引申出「自負受挫」的主題。
這個故事和電影的結局,其實是個對照。
片末,中年男子和年輕男子在遊艇上發生爭執,一陣打鬥後,年輕男子落水。
太太緊張大喊:他不會游泳。
中年男子老神在在地說:他一定會游泳,不用緊張。
待到中年男子察覺事態嚴重,跳水救人時,已不見年輕男子蹤影。
對丈夫行徑感到憤怒的太太,要求先生去警局報案、丈夫卻惱羞成怒,獨自一人游回岸邊、獨留太太於遊艇上。
然而,原以為落水身亡的年輕男子卻沒有死,他只是躲在海面浮標背面,意欲銼銼中年男子銳氣。當他游回遊艇,中年男子早已離去。遊艇上,孤男寡女,年輕的肉體和久不耐丈夫暴躁脾氣的女人,發生了性關係。
遊艇返回岸邊前,年輕男子已提早離去。碼頭上,太太見到丈夫,兩人無語,駕車駛離。
路上,太太故意追問:如何,要不要去警察局?
先生說:當然。
太太又說:你是不是害怕了?
丈夫老大不願意,但終於還是承認自己的膽怯。看到先生脆弱的一面,太太才說出年輕男子未死的事實,她甚至告知先生自己跟年輕男子發生了性關係。
自負的先生不相信太太會背叛自己,他說:妳這麼說,只是怕我去警察局自首罷了。
卻又忍不住問道:妳真的有跟那個年輕人發生關係嗎?
兩人開著的車子此時正好停在一條雙岔路口,一邊指向警局、一邊通往回家的路,丈夫該怎麼選擇?
為了維護男性的尊嚴(不願承認戴綠帽),甘願去警局報案;或者,拋掉男性的尊嚴(承認太太出軌),假裝沒事返回尋常生活?
非常神奇的結局,不是嗎?所謂的真相,往往苦澀地嚥不下去。
(這個結局,後來被戴安蓮恩主演的「出軌」學走了.....;另外,年輕男子玩刀的片段,「異形2」有過類似的片段哩!)

「水中之刀」的中年男子為何對年輕男子充滿敵意?即便他擁有財富、遊艇、悠閒的生活,但是,他沒有年輕男子的身材、外貌和青春。
多麼沈重地中年焦慮啊,不想承認自己即將老去、也不願敗給後起之輩。只好藉著打擊他人,來增強自信心。
「水中之刀」藉由一趟旅行,細膩勾勒出男性的恐懼。
而在「失嬰記」裡,導演則用一場詭異恐怖的經歷,拆解女性內心底暗藏的焦慮與不安。

 kintfe-and-rosemary-03.jpg 


「失嬰記」敘述年輕夫婦搬入一棟豪宅,展開新生活。
丈夫Guy是名鬱鬱不得志的小演員;太太Rosemary則是尋常的家庭主婦。
兩人新居落成未久,便發生鄰居跳樓身亡的悲劇。死者是名年輕、開朗的女性,由一對親切、熱心的老夫婦所收養。
由於Rosemary跟死者有過一面之緣,所以當她看到老夫婦哀傷的神情,忍不住上前安慰對方一番。
自此之後,老夫婦便喜歡上這對年輕夫妻,不但常常邀請對方用餐、也常來串門子,甚至,當Rosemary懷孕的時候,還提供新鮮的藥草果汁,幫忙補補孕婦身子。
只是,某些奇怪的現象,一直讓Rosemary感到不安。
她發現丈夫跟老夫婦越熟稔、行徑越離奇怪異;老夫婦熱情表面下,彷彿有著不為人知的目的;夜半時分,隔壁常常傳來擾人的頌詩歌聲;還有,Rosemary感覺自己似乎被監視著,一舉一動都在某一群人的掌控之中.....。
精神頻臨崩潰的Rosemary在好友遺留給她的書中,發現一件駭人祕密。
她開始擔心(想像)有個邪惡的宗教團體,正覬覦自己腹中的寶貝,準備將孩子獻給惡魔。為了拯救自己、也為了拯救即將出生的孩子,瘦弱的Rosemary不得不強打起精神,挺身對抗.....。
只是,真有巫術的存在嗎?深愛的丈夫真成了惡魔的使徒?熱情的老夫婦會是面善心惡的巫師?還是,這一切都只是她的想像?只是產前焦慮症發作??

波蘭斯基導演真是會拍電影的人啊。
他總能將尋常故事,拍地讓人不寒而慄。
「失嬰記」從頭到尾沒有見鬼,但人心裡的魔鬼,卻毫不遜色。
Rosemary受孕那場充滿嗑藥/著魔式的剪接與處理,看地我好不舒服、卻又不得不佩服導演對氣氛的精確拿捏。(彷如暈眩、彷如失神、彷如受虐、彷如高潮.....)
影片構圖,也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極大化的屋子,對照身處其中、身形瘦弱的女主角,更讓觀眾為其處境感到不安與緊張。
有一幕戲看地我嘖嘖稱奇。
開場未久,Rosemary和先生參觀即將遷入的大宅,屋內迴廊上有個衣櫃擋住儲藏室入口,房地產經紀人說:怪了,是誰移動了這個櫃子啊?
他和Rosemary的先生聯手將櫃子移開。
此時,畫面重心是兩名男子搬移櫃子,Rosemary站在畫外,影子投射到對牆上。當櫃子移開,儲藏室的大門慢慢出現,而Rosemary的影子則慢慢被櫃子給遮蔽(吞噬)。
當邪惡被釋放,正是Rosemary陷落地獄的開端?(這畫面暗示了Rosemary日後艱困處境?)
老天,波蘭斯基導演當真設計出這充滿隱喻性的畫面?還是我真的想太多????(如果答案是前者,那這導演真的太恐怖了,每個畫面細節,都能想地如此透徹啊!)


kintfe-and-rosemary-04.jpg


女性觀眾看「失嬰記」,應該比男性觀眾更有感覺吧。
女性心底最強烈的不安感全被無限放大:親切的鄰居可能是宗教狂熱份子、枕邊人可能被惡魔吸收、信賴的婦科醫師可能參與陰謀、想要幫忙的友人一個個遇害、站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卻不知下一個恐怖會從哪冒出來....。
無所不在的「無助」,最是恐怖、嚇人啊。
Mia Farrow將Rosemary這名角色給詮釋地太精彩、也太驚人了。
她瘦弱的神韻、蒼白的面孔、神經質的眼神都叫人好不信服,尤其當她緊張時,細瘦的手指、手腕會彎折成不自然地角度,讓自己更顯脆弱。
然而,Mia Farrow的演出,不是僅有「受驚小鹿」這一套,她尚能在連串打擊中,不斷展現堅毅的特質。
拖著行李到處求救、面對集體狂熱的不畏縮、為孩子挺身而出、甚至結局的「義無反顧」,展現瘦弱身軀內,無限大的執念與母愛。
這樣精湛的演出,竟未能入圍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
我猜當年的評審們,肯定是被影片爆炸性的結局給嚇到,所以不敢提名這位從形象到演出,都和角色融為一體的女星啊!!

(底下會講到結局喔!)

 kintfe-and-rosemary-05.jpg 


「失嬰記」的結局肯定讓當年的衛道人士大吃一驚吧,喪失宗教信仰的女孩,竟成了撒旦的母親;而且,她不但沒有手刃魔種,反而接納惡魔的孩子,成為生命的重心。
母愛,是偉大?還是恐怖?
我不禁要想,如果「失嬰記」要拍續集,會變成什麼德行?
可能性一:「天魔」。撒旦小孩長大,大展邪惡力量消滅對其不利的人物,世界陷入混亂。
可能性二:Rosemary選擇不殺親生骨肉,是出於愛?還是出於「凡事不該未審先判」的信念?畢竟,誰說撒旦小孩長大之後,一定非要成為大壞蛋不可?
因此,「失嬰記」的續集,也可能是「地獄怪客」,外貌醜陋、但內心卻很善良的大塊頭!!
可能性三:Rosemary跟「非常母親」的母親學會「自我排解煩惱針灸術」,從此過個鴕鳥日子,不再過問生活裡無法解決的憾事啊。

感謝金馬奇幻影展啊!!!連幾天觀賞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作品,真的是非常過癮啊!!
(即便看完影片後,情緒很容易受影響,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ca 的頭像
    tfca

    tfca的部落格

    tf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