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個禮拜前,有個設計比賽以Second Skin(第二皮膚)為主題,旨在要求大家發揮創意,描繪(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第二皮膚。
當時跟朋友輪A聊天,我跟她說我心目中的Second Skin,也許是空氣污染、也許是馬路上的噪音、也許是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我說第二皮膚,就是跟我們息息相關,但卻感受不到的物品。
這個想法,是我在還未看到台北當代美術館的:Second Skin展覽前,一個粗淺的想法。
上個週末正巧有點空閒的時間,所以跟44去當代美術館參觀快要結束的展覽(展覽到本週日--五月六日止)。
由於抵達的時間已經下午四點半囉,展覽館在六點關門,所以我們並沒有辦法將展覽看得通透,最後幾個房間,幾乎都只能走馬看花,快速通過。
不過僅以前半段的作品來看,這實是一個有趣、新奇,又充滿意思的展覽啊。
當時跟朋友輪A聊天,我跟她說我心目中的Second Skin,也許是空氣污染、也許是馬路上的噪音、也許是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我說第二皮膚,就是跟我們息息相關,但卻感受不到的物品。
這個想法,是我在還未看到台北當代美術館的:Second Skin展覽前,一個粗淺的想法。
上個週末正巧有點空閒的時間,所以跟44去當代美術館參觀快要結束的展覽(展覽到本週日--五月六日止)。
由於抵達的時間已經下午四點半囉,展覽館在六點關門,所以我們並沒有辦法將展覽看得通透,最後幾個房間,幾乎都只能走馬看花,快速通過。
不過僅以前半段的作品來看,這實是一個有趣、新奇,又充滿意思的展覽啊。
Second Skin,第二皮膚是什麼?
它是生物科技,它是虛擬的假皮膚,它是整型手術台上,被拉扯的表皮。它是人們的皮相,是很多女性夢想永遠不會老化的外殼。它是很多人類為了讓自己青春永駐、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更有型,所以,不斷追求的一個極致夢想。
展覽上,探討人類為了外觀所作努力。有個錄像,真實地記錄了一連串的外科手術過程,將表皮下的脂肪抽出、在細細的皮膚上,劃上精準的一刀。這錄像我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不存在的女兒。
書中的主角是一個醫生、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他認為人的內在器官跟自然是互通的。人的心臟看起來像是一棵大樹,發展出有如支幹般的結構。他說,人的軀殼就是一個小宇宙。如果想要了解宇宙無解的奧妙,就要先了解身體。
當我看著整型手術的錄像,我想到了書中的那份描述,忽然間,這所有血淋淋的畫面,都不再那麼地難耐,相反地,它有了一份美感。
皮膚是可以加工的,就像是一件藝術品。被手術者,化身成未經琢磨的石頭、樹木;而醫生,則成了藝術家,他們在人體外殼上,用手術刀、針、線,裁縫出一個個虛實交錯的軀殼。
第二皮膚,也可以是建築物的外觀。它是常見高樓上鋪陳的玻璃牆面、瓷磚、雕花裝飾。
它是讓建築物看起來不同的物件。透過不同的材質,傳遞不同的風情。
這次展覽介紹了幾種建築上不同材質的牆面,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間座落於奧地利的美術館。
這間美術館的外觀猶如一台巨大的太空船,也像是一顆碩大的心臟,就這麼突兀地忽然出現在奧地利第二大城Craz的市中心。
像是一個奇怪的平台,聯繫著過去與未來。美術館奇特的外型,和四周老舊房屋的強烈對比,帶來視覺上的奇異感受。
美術館的正面外觀利用930盞日光燈來作變化。每一支日光燈,都由一個電腦控制。近看燈光的變化,只是單純的燈火閃爍。然而,當人們站在遠處觀賞美術館時,就看到一隻巨大的眼睛正在觀看著城市、又或者是一個舞者,在城市的市中心狂舞著。
隨著建築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樓牆面的變化越來越精巧,也越來越能滿足人們的想像力。
它是生物科技,它是虛擬的假皮膚,它是整型手術台上,被拉扯的表皮。它是人們的皮相,是很多女性夢想永遠不會老化的外殼。它是很多人類為了讓自己青春永駐、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更有型,所以,不斷追求的一個極致夢想。
展覽上,探討人類為了外觀所作努力。有個錄像,真實地記錄了一連串的外科手術過程,將表皮下的脂肪抽出、在細細的皮膚上,劃上精準的一刀。這錄像我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不存在的女兒。
書中的主角是一個醫生、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他認為人的內在器官跟自然是互通的。人的心臟看起來像是一棵大樹,發展出有如支幹般的結構。他說,人的軀殼就是一個小宇宙。如果想要了解宇宙無解的奧妙,就要先了解身體。
當我看著整型手術的錄像,我想到了書中的那份描述,忽然間,這所有血淋淋的畫面,都不再那麼地難耐,相反地,它有了一份美感。
皮膚是可以加工的,就像是一件藝術品。被手術者,化身成未經琢磨的石頭、樹木;而醫生,則成了藝術家,他們在人體外殼上,用手術刀、針、線,裁縫出一個個虛實交錯的軀殼。
第二皮膚,也可以是建築物的外觀。它是常見高樓上鋪陳的玻璃牆面、瓷磚、雕花裝飾。
它是讓建築物看起來不同的物件。透過不同的材質,傳遞不同的風情。
這次展覽介紹了幾種建築上不同材質的牆面,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間座落於奧地利的美術館。
這間美術館的外觀猶如一台巨大的太空船,也像是一顆碩大的心臟,就這麼突兀地忽然出現在奧地利第二大城Craz的市中心。
像是一個奇怪的平台,聯繫著過去與未來。美術館奇特的外型,和四周老舊房屋的強烈對比,帶來視覺上的奇異感受。
美術館的正面外觀利用930盞日光燈來作變化。每一支日光燈,都由一個電腦控制。近看燈光的變化,只是單純的燈火閃爍。然而,當人們站在遠處觀賞美術館時,就看到一隻巨大的眼睛正在觀看著城市、又或者是一個舞者,在城市的市中心狂舞著。
隨著建築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樓牆面的變化越來越精巧,也越來越能滿足人們的想像力。
第二皮膚,充滿著科技與慾望的對話。
科技,是人類好奇心的展現。當人類不再滿足於自身時,他們創造了附屬品,公然挑戰上帝造人的權力。
機器人,就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早期的機器人,還著重在肢體語言、機械性、實用性。到了後期,科學家們開始為機器人創造一種擬似人類的肌膚,希望當機器人笑、哭、難過、說話時,都能表現出猶如人類般精巧的細節變化。
觀看機器人製作過程的錄像時,我不只一次打了寒顫,這像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在未久的將來,機器人的科技不但會跳躍前進,人們也將越來越難靠著外觀,分辦真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差異。
慾望,透過科技展現。衣服,被視為另外一個層面的皮膚,覆蓋在人的軀殼,帶來美學上的多重辯論。衣服的形式,決定了人的外貌。我們透過衣服評斷一個人的價值:名牌、皮草、矽膠、樹脂....,我們究竟在外顯的服裝上看到了什麼?
第二皮膚,是生活中的一切。
是石頭上的青苔,祕密成長著。
是眼球上附著的隱形眼鏡,可以讓失焦的視線,重新聚集。
是手與腳掌的保護膜,是號稱可以保暖與保證舒適度的手套與鞋子。
是生殖器上,服貼的保險套,將慾望、生命給檔在密不透風的膠膜中。
是老舊書本的外皮,經過風化摧殘,還隱約可以看到燙金的書名。
是大樓的光亮外殼,科技包裝著冰冷的建築,在黑夜中發出寒光。
是機器人擬真的塑膠皮膚,尷尬地笑著,臉上彎起一道詭異的笑紋。
是黑暗的世界裡,一盞發光的燈泡。
科技,是人類好奇心的展現。當人類不再滿足於自身時,他們創造了附屬品,公然挑戰上帝造人的權力。
機器人,就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早期的機器人,還著重在肢體語言、機械性、實用性。到了後期,科學家們開始為機器人創造一種擬似人類的肌膚,希望當機器人笑、哭、難過、說話時,都能表現出猶如人類般精巧的細節變化。
觀看機器人製作過程的錄像時,我不只一次打了寒顫,這像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在未久的將來,機器人的科技不但會跳躍前進,人們也將越來越難靠著外觀,分辦真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差異。
慾望,透過科技展現。衣服,被視為另外一個層面的皮膚,覆蓋在人的軀殼,帶來美學上的多重辯論。衣服的形式,決定了人的外貌。我們透過衣服評斷一個人的價值:名牌、皮草、矽膠、樹脂....,我們究竟在外顯的服裝上看到了什麼?
第二皮膚,是生活中的一切。
是石頭上的青苔,祕密成長著。
是眼球上附著的隱形眼鏡,可以讓失焦的視線,重新聚集。
是手與腳掌的保護膜,是號稱可以保暖與保證舒適度的手套與鞋子。
是生殖器上,服貼的保險套,將慾望、生命給檔在密不透風的膠膜中。
是老舊書本的外皮,經過風化摧殘,還隱約可以看到燙金的書名。
是大樓的光亮外殼,科技包裝著冰冷的建築,在黑夜中發出寒光。
是機器人擬真的塑膠皮膚,尷尬地笑著,臉上彎起一道詭異的笑紋。
是黑暗的世界裡,一盞發光的燈泡。
原來所有的東西,都有它自己的皮膚,自己的外殼。所有物件的組合,都可以解購、分析、然後重組。
Second Skin的展覽,既讓我看到藝術家對皮膚的不同見解、了解皮膚議題的廣大延展性;也讓我看到宛如科技博覽會的視野,看到人與科技的結合,意識到現代生活的快速發展,憂慮、或是期待未來世界在眼前的展開。
如果大家對這個展覽有興趣的話,一定要趕快去看喔,畢竟每個人看展覽的感覺不同,感受不同、得到的收穫就不同。展覽只到這個週末結束,不看可惜啊!展覽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搭捷運的話,可以坐到中山捷運站下車。
住南部的朋友也別難過,這項展覽會從6月30日-8月26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喔。
Second Skin的展覽,既讓我看到藝術家對皮膚的不同見解、了解皮膚議題的廣大延展性;也讓我看到宛如科技博覽會的視野,看到人與科技的結合,意識到現代生活的快速發展,憂慮、或是期待未來世界在眼前的展開。
如果大家對這個展覽有興趣的話,一定要趕快去看喔,畢竟每個人看展覽的感覺不同,感受不同、得到的收穫就不同。展覽只到這個週末結束,不看可惜啊!展覽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搭捷運的話,可以坐到中山捷運站下車。
住南部的朋友也別難過,這項展覽會從6月30日-8月26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